芍药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芍药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芍药的物候期 | 第11页 |
·芍药的分株繁殖 | 第11页 |
·不同栽培方式及管理措施对芍药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1-12页 |
·芍药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光合特性 | 第13-14页 |
·蜜腺及泌蜜规律 | 第14页 |
·可溶性糖与淀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不同株龄芍药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 | 第17-2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不同株龄芍药分株苗光合特性的差异 | 第18-20页 |
·不同株龄芍药分株苗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 | 第20-2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1-22页 |
3 不同留芽数分株苗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 | 第22-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不同留芽数分株苗的生长指标分析 | 第23-24页 |
·不同留芽数分株苗的光合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不同留芽数分株苗的叶绿素含量 | 第26-2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7-28页 |
4 6个芍药品种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 第28-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6个芍药品种叶片形态分析 | 第29-30页 |
·6个芍药品种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30页 |
·6个芍药品种的光合参数分析 | 第30-31页 |
·测定指标的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5 去蕾对芍药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5-3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去蕾对芍药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去蕾后芍药光合日变化规律 | 第36页 |
·去蕾后芍药光合参数 | 第36-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6 芍药蜜腺及泌蜜规律探讨 | 第38-4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大富贵’不同时期的蜜腺部位 | 第38-40页 |
·‘大富贵’蜜腺显微结构观察 | 第40-41页 |
·‘大富贵’不同发育时期的泌蜜量 | 第41页 |
·芍药泌蜜原因探究 | 第41-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3页 |
7 芍药碳水化合物代谢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第43-4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芍药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研究 | 第44-45页 |
·芍药泌蜜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光合特性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图版 | 第55-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