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期待可能性概述 | 第1-15页 |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沿革 | 第8-12页 |
一、 思想渊源 | 第8-9页 |
二、 理论沿革 | 第9-12页 |
1 、 起源与完成 | 第9-11页 |
2 、 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内涵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期待可能性成立要件 | 第15-29页 |
第一节 客观事实要件 | 第15-25页 |
一、 内涵外延 | 第15-16页 |
二、 考量因素 | 第16-25页 |
(一) 利益因素 | 第16-19页 |
(二) 行为因素 | 第19-23页 |
(三) 具体性因素 | 第23页 |
(四) 因果关系因素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规范价值要件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 | 第29-61页 |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的价值判断 | 第30-53页 |
一、 法益衡量标准 | 第30-39页 |
二、 社会效果标准 | 第39-45页 |
三、 常识、常理、常情标准 | 第45-53页 |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基准 | 第53-61页 |
一、 学说观点 | 第54-55页 |
二、 我之管见:分层双标准说 | 第55-61页 |
第四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 | 第61-76页 |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 第61-67页 |
一、 学说观点 | 第61-62页 |
二、 学说评析 | 第62-67页 |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 第67-76页 |
一、 学说观点 | 第67-68页 |
二、 我之管见:分而治之说 | 第68-76页 |
参考书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