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8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0-13页 |
二、 学术史的回顾 | 第13-16页 |
三、 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晚清时期福建近代出版业的创始 | 第18-45页 |
第一节 传教士与福建近代出版业的发端 | 第19-28页 |
一、 传教士在1860年以前的出版活动 | 第20-23页 |
二、 福州美华印书局及其他图书出版机构 | 第23-25页 |
三、 传教士的报刊出版活动 | 第25-27页 |
四、 传教士出版活动的社会影响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近代国人自营出版业的兴起 | 第28-35页 |
一、 近代国人自营印刷出版业的概况 | 第28-30页 |
二、 民间报刊出版业的兴起 | 第30-32页 |
三、 官办出版业的近代转型 | 第32-35页 |
第三节 《福报》:民间报刊出版业的个案分析 | 第35-39页 |
一、 黄乃裳与《福报》的创刊 | 第35-36页 |
二、 《福报》的主要内容 | 第36-39页 |
第四节 报刊与清末革命思潮的传播 | 第39-45页 |
一、 革命报刊的兴起 | 第39页 |
二、 《建言报》 | 第39-40页 |
三、 《民心》月刊 | 第40-45页 |
第二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建近代出版业的调整 | 第45-64页 |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福建出版业 | 第46-50页 |
一、 报刊出版业的起落 | 第46-49页 |
二、 图书出版业的概况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各军阀政权对报刊出版业的迫害 | 第50-54页 |
第三节 《福建劝业杂志》与经济报刊的发展 | 第54-58页 |
一、 提倡实业救国 | 第55-56页 |
二、 主张实业治闽 | 第56-57页 |
三、 对劝业会进行介绍与推广 | 第57页 |
四、 关于福建物产和出口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 第57-58页 |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出版传播 | 第58-64页 |
一、 新思想新文化的输入 | 第58-59页 |
二、 《闽星》的创办 | 第59-61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在福州的传播 | 第61-62页 |
四、 《岩声》与马克思主义在闽西的传播 | 第62-63页 |
五、 集美学校的出版活动 | 第63-64页 |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福建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 第64-93页 |
第一节 国统区报刊出版业的发展 | 第65-70页 |
一、 国民党党部创办的报刊 | 第65-68页 |
二、 政府部门创办的报刊 | 第68-69页 |
三、 民间人士及华侨创办的报刊 | 第69-70页 |
第二节 福建协和大学的出版活动 | 第70-77页 |
一、 福建协和大学创办的报刊 | 第71-75页 |
二、 福建协和大学出版的图书 | 第75-77页 |
第三节 闽西等革命根据地的出版业 | 第77-87页 |
一、 闽西列宁书局与苏区的图书出版活动 | 第78-83页 |
二、 闽西苏区出版的革命报刊 | 第83-87页 |
第四节 十九路军在闽期间的出版活动 | 第87-93页 |
一、 《国光日报》 | 第88页 |
二、 《挺进》杂志 | 第88-90页 |
三、 福建人民政府与《人民日报》的创刊 | 第90-92页 |
四、 福建人民政府出版的图书 | 第92-93页 |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近代出版业的繁荣 | 第93-130页 |
第一节 永安战时出版业的繁荣 | 第94-99页 |
一、 战时永安的出版环境分析 | 第94-95页 |
二、 进步图书出版业 | 第95-97页 |
三、 进步报刊出版活动 | 第97-99页 |
第二节 改进出版社与东南出版社 | 第99-106页 |
一、 改进出版社 | 第100-104页 |
二、 东南出版社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知识分子与永安进步报刊出版业 | 第106-111页 |
一、 董秋芳与《新语》副刊 | 第107-109页 |
二、 羊枣与《国际时事研究》 | 第109-111页 |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的战时出版检查与“永安大狱” | 第111-116页 |
一、 福建省图书杂志审查处 | 第111-113页 |
二、 “永安大狱” | 第113-116页 |
第五节 闽西、闽北的战时报刊出版业 | 第116-121页 |
一、 闽西地区的抗战报刊出版活动 | 第116-119页 |
二、 闽北地区的抗战报刊出版活动 | 第119-121页 |
第六节 沿海地区的战时报刊出版业 | 第121-130页 |
一、 厦门、漳州的抗战报刊出版活动 | 第121-125页 |
二、 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的抗战报刊出版活动 | 第125-130页 |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福建近代出版业的终结 | 第130-152页 |
第一节 抗战胜利初期的福建出版业 | 第131-137页 |
一、 报刊出版业的发展 | 第131-133页 |
二、 《星闽日报》的创刊 | 第133-135页 |
三、 图书出版业的概况 | 第135-137页 |
第二节 革命出版力量的壮大 | 第137-140页 |
一、 革命报刊出版概况 | 第137-138页 |
二、 《骆驼月刊》 | 第138-139页 |
三、 《大众报》 | 第139-140页 |
第三节 福建近代出版业的衰亡 | 第140-147页 |
一、 众多出版人才和作者资源的流失 | 第140-143页 |
二、 国民党政府的灭亡与福建近代出版业的终结 | 第143-147页 |
余论: 对历史经验的两点思考 | 第147-152页 |
一、 政治变迁是决定福建近代出版业兴衰的首要因素 | 第147-148页 |
二、 民间出版主体的存在是近代福建乃至近代中国出版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 第148-152页 |
福建近代出版业大事记 | 第152-1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5-169页 |
后记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