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及以上输电系统网损实时精确计算系统的开发
郑重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网损计算基本理论 | 第11-13页 |
·电力系统网损计算的范围 | 第11页 |
·电力系统网损计算需要的原始数据 | 第11-12页 |
·电力系统各因素对网损的影响 | 第12-13页 |
·电力系统网损计算的理论方法 | 第13-15页 |
·电力系统网损计算和分析的常用方法 | 第15-16页 |
·网损计算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本文进行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网损计算原始数据的采集传输 | 第18-28页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简介 | 第18-19页 |
·卫星同步时钟简介 | 第19页 |
·GPS在授时及时间同步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GPS同步授时在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远动系统 | 第21-22页 |
·发电厂/变电站监控系统远动功能 | 第22-25页 |
·监控系统的模式 | 第23-24页 |
·厂站监控系统与远动信息传输关系及其要求 | 第24-25页 |
·远动系统实时数据库 | 第25页 |
·远动系统中坏数据的自动检测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网损计算系统与数据库的通信 | 第28-36页 |
·VISUAL C++中几种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28-29页 |
·VISUAL C++各种数据库访问技术的特点 | 第29-30页 |
·MFCODBC的体系结构 | 第30-31页 |
·DAO的体系结构 | 第31-32页 |
·OLE DB的体系结构及ADO技术 | 第32-34页 |
·OLE DB及其体系结构 | 第32-33页 |
·ADO技术 | 第33-34页 |
·几种数据库访问技术的比较和选用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网损计算系统基本算法 | 第36-52页 |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算法 | 第36-43页 |
·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 第37-39页 |
·快速PQ分解状态估计算法 | 第39-43页 |
·输电系统各元件及总体的网损计算 | 第43-45页 |
·快速PQ分解状态估计算法计算框图 | 第45-47页 |
·电力系统网络处理 | 第47-48页 |
·电力网络的简化 | 第47页 |
·电力系统节点编号的优化 | 第47-48页 |
·并行算法的设计 | 第48-51页 |
·并行计算简介 | 第48-49页 |
·快速PQ分解状态估计算法的并行算法设计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数据输入输出与用户界面 | 第52-60页 |
·实时网损计算系统的数据输入与输出 | 第52页 |
·用户界面及其发展历史 | 第52-53页 |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征与结构 | 第53-56页 |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征 | 第54页 |
·图形用户界面的结构 | 第54-56页 |
·软件用户界面的一般设计原则 | 第56-58页 |
·用户界面的发展方向 | 第58页 |
·网损计算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衡阳地区输电系统网损计算 | 第60-64页 |
·概述 | 第60页 |
·实时网损计算系统构成 | 第60-61页 |
·网损计算系统的实现 | 第61-62页 |
·计算数据的结构定义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输电系统网损实时精确计算系统的总结 | 第64-65页 |
·实时精确网损计算系统的展望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