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 第1-26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1 研究小腹茧蜂亚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9页 |
| 2 国内外小腹茧蜂亚科分类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3 支序系统学研究简介 | 第11页 |
| 4 支序系统学软件PHYLIP简介 | 第11-12页 |
| 5 立论依据 | 第12-1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8页 |
| 1 材料 | 第13-15页 |
| 2 方法 | 第15-18页 |
| ·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 | 第15页 |
| ·标本的观察、测量 | 第15-16页 |
| ·参考文献资料的收集 | 第16页 |
| ·支序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内群的选择 | 第16页 |
| ·外群的选择 | 第16页 |
| ·性状分析 | 第16-17页 |
| ·选择和描述性状 | 第16页 |
| ·性状论证 | 第16页 |
| ·性状编码 | 第16-17页 |
| ·支序系统发育分析软件phylip的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 结果 | 第18-23页 |
| 1 性状分析 | 第18-20页 |
| 2 支序图 | 第20-2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3-26页 |
| 第二部分 中国绒茧蜂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 第26-42页 |
| 前言 | 第26-28页 |
| 1 研究绒茧蜂属的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 | 第26页 |
| 2 国内外绒茧蜂属分类研究概况 | 第26-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1 材料 | 第28页 |
| 2 方法 | 第28-30页 |
| ·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 | 第28页 |
| ·标本的观察、测量 | 第28页 |
| ·参考文献资料的收集 | 第28页 |
| ·支序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 ·内群的选择 | 第29页 |
| ·外群的选择 | 第29页 |
| ·性状分析 | 第29页 |
| ·选择和描述性状 | 第29页 |
| ·性状论证 | 第29页 |
| ·性状编码 | 第29页 |
| ·支序系统发育分析软件phylip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 | 第30-40页 |
| 1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的种类记述 | 第30-37页 |
| ·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特征 | 第30页 |
| ·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种类检索表(雌蜂) | 第30-31页 |
| ·种的形态特征描述 | 第31-37页 |
| ·茶小卷蛾绒茧蜂 | 第31-32页 |
| ·安氏绒蜂 | 第32页 |
| ·织网衣蛾绒茧蜂 | 第32-33页 |
| ·纵卷叶螟绒茧蜂 | 第33页 |
| ·蜡螟绒茧蜂 | 第33-34页 |
| ·恒春绒茧蜂 | 第34-35页 |
| ·长尾绒茧峰 | 第35页 |
| ·柚木野螟绒茧蜂 | 第35-36页 |
| ·棉大卷叶螟绒茧蜂 | 第36页 |
| ·瓜野螟绒茧蜂 | 第36-37页 |
| 2 支序系统学研究 | 第37-40页 |
| ·性状分析 | 第37-39页 |
| ·支序图 | 第39-4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