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超临界水氧化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研究

1 前言第1-21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4-20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文献综述第21-46页
   ·超临界流体及超临界流体的特性第21-23页
     ·超临界流体第21-22页
     ·超临界流体特性第22-23页
   ·超(亚)临界水的特性第23-28页
     ·超临界水中的氢键第23-24页
     ·密度第24-25页
     ·介电常数第25页
     ·离子积第25-26页
     ·溶解度第26页
     ·粘度第26-27页
     ·扩散系数第27-28页
   ·超(亚)临界水中的化学反应第28-30页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第28-29页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特征第29-30页
     ·亚临界水中的化学反应第30页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第30-33页
     ·SCWO处理有毒有机废水第30-31页
     ·SCWO处理生物污泥和高分子废料第31-33页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第33-35页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第35-41页
     ·反应机理第36-40页
     ·动力学模型第40-41页
   ·超临界水氧化工程问题研究第41-44页
     ·腐蚀及防腐第42-43页
     ·盐的沉淀第43页
     ·催化剂的二次污染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超临界水的特性第44页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特征第44-46页
3 实验系统的建立与研究方法第46-56页
   ·实验主要材料、分析仪器及实验装置第46-48页
     ·实验材料第46页
     ·分析仪器第46页
     ·实验装置第46-48页
   ·实验影响因素及条件控制第48-51页
     ·实验影响因素第48-50页
     ·实验条件控制第50-51页
   ·超临界水氧化实验第51-52页
     ·实验装置的安全性检验第51页
     ·实验步骤第51-52页
   ·分析方法第52-54页
     ·COD去除率的分析第52-53页
     ·金属离子浓度的分析第53页
     ·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的分析第53页
     ·催化剂性能表征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超临界水氧化效率及过程研究第56-83页
   ·非催化SCWO含氮有机污染物研究第56-62页
     ·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第56-60页
     ·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第60-62页
   ·均相催化SCWO含氮有机污染物研究第62-71页
     ·均相催化剂催化效率第63-64页
     ·均相催化SCWO中金属离子浓度效应第64-66页
     ·反应温度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第66-68页
     ·反应压力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第68-70页
     ·停留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第70-71页
   ·非均相催化SCWO含氮有机污染物研究第71-77页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性能第71-72页
     ·反应温度与催化SCWO的关系第72-75页
     ·反应压力在催化SCWO中的作用第75-76页
     ·停留时间与有机物氧化去除率的关系第76-77页
   ·含氮有机污染物SCWO气相产物研究第77-78页
     ·气相色谱实验条件第77页
     ·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第77-78页
   ·反应器在SCWO中腐蚀研究第78-80页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78-79页
     ·反应器腐蚀实验结果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3页
5 催化剂的研发及性能表征第83-97页
   ·均相催化原理第83页
   ·非均相催化原理第83-84页
   ·非均相催化剂制备第84-86页
     ·浸渍法制备MnO_2/γ-Al_2O_3第85页
     ·浸渍沉淀法制备CuO/γ-Al_2O_3第85-86页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86-89页
     ·浸渍方法(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第86-88页
     ·焙烧温度第88-89页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第89-93页
     ·XRD测定第89-91页
     ·XPS测定第91-93页
   ·催化剂的稳定性第93-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6 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第97-113页
   ·含氮有机污染物SCWO产物分析鉴定第97-101页
     ·偏二甲肼SCWO产物GC-MS分析结果第97-99页
     ·对氨基苯酚SCWO产物GC-MS分析结果第99-101页
   ·偏二甲肼SCWO路径及机理研究第101-104页
   ·对氨基苯酚SCWO路径及机理研究第104-105页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105-107页
   ·动力学研究结果与讨论第107-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3-116页
   ·结论第113-114页
   ·论文创新第114-115页
   ·展望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附录: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期癌症病人需求评估体系构建及临床初步应用研究
下一篇:重组水蛭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