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边界层拟序结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边界层拟序结构研究的主要结果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3-15页 |
2 WINDOWS NT系统下PC机集群网络并行计算环境 | 第15-36页 |
·概述 | 第15-18页 |
·并行计算中的有关问题 | 第16-18页 |
·计算流体力学并行算法发展概况 | 第18页 |
·并行计算机分类 | 第18-21页 |
·按指令与数据分类 | 第18-20页 |
·按存储方式分类 | 第20-21页 |
·并行计算平台组建 | 第21-24页 |
·平台组件 | 第21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21-24页 |
·并行计算环境MPI | 第24-26页 |
·MPI的产生 | 第24页 |
·MPI的定义 | 第24-25页 |
·MPI的目的 | 第25页 |
·目前主要MPI的实现的 | 第25-26页 |
·WINDOWS NT环境下MPI的安装和调试 | 第26-29页 |
·系统要求 | 第26页 |
·安装 | 第26-27页 |
·注册与配置 | 第27-28页 |
·模拟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 第28-29页 |
·并行平台性能测试 | 第29-36页 |
·网格节点数为50×50×50=125000 | 第30页 |
·网格节点数为70×70×70=343000 | 第30-31页 |
·网格节点数为100×100×100=1000000 | 第31-32页 |
·网格节点数为115×115×115=1520875 | 第32页 |
·网格节点数为125×125×125=1953125 | 第32-36页 |
3 湍流的大涡模拟方法及计算软件介绍 | 第36-50页 |
·湍流及其模拟的思想观点 | 第36-37页 |
·湍流的模拟方法 | 第37-38页 |
·直接数值模拟 | 第37页 |
·大涡模拟 | 第37-38页 |
·Reynolds(雷诺)时均方程方法 | 第38页 |
·湍流流动的大涡模拟 | 第38-43页 |
·滤波 | 第38-39页 |
·大涡模拟的控制方程方程和亚格子雷诺应力 | 第39-41页 |
·亚格子尺度模型 | 第41-43页 |
·大涡模拟模拟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43页 |
·复杂流动的大涡模拟算例 | 第43-45页 |
·流动参数及网格划分 | 第43-44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45-50页 |
·前处理软件-ICEM CFD | 第45-47页 |
·计算软件-CFD ACE(U) | 第47-48页 |
·后处理软件-CFD VIEW | 第48-50页 |
4 平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大涡模拟 | 第50-75页 |
·平壁湍流边界层的拟序结构 | 第50-55页 |
·平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 | 第50-52页 |
·平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主要特征 | 第52-55页 |
·影响平壁湍流边界层转捩的其它因素 | 第55-57页 |
·来流湍流度 | 第55-56页 |
·壁面粗糙度 | 第56页 |
·体积力 | 第56页 |
·热传导 | 第56页 |
·边界层的吸出和吹入 | 第56-57页 |
·压力梯度 | 第57页 |
·平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二维大涡模拟 | 第57-66页 |
·不同进口边界条件的比较 | 第57-62页 |
·不同亚格子模型的比较 | 第62-64页 |
·不同来流湍流度的比较 | 第64-66页 |
·平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三维大涡模拟 | 第66-75页 |
·大涡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75页 |
5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