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无效合同的认定 | 第10-41页 |
一、 概述 | 第10-12页 |
(一) 无效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 第10-11页 |
(二) 无效认定的方法和范围 | 第11-12页 |
二、 无效合同分类认定 | 第12-35页 |
(一) 主体严重欠缺缔约能力的合同 | 第13-15页 |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 第13页 |
2 法人目的范围外缔约能力问题 | 第13-14页 |
3 特别主体资格要件的控制 | 第14-15页 |
(二) 意思表示异化的合同 | 第15-24页 |
1 意思表示不自由 | 第15-21页 |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 第21-24页 |
(三) 内容违反强行法的合同 | 第24-34页 |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 第24-27页 |
2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 第27-30页 |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 第30-32页 |
4 标的确定、可能对无效合同认定的作用 | 第32-34页 |
(四) 形式违法的合同 | 第34-35页 |
1 法定形式问题 | 第34-35页 |
2 约定形式问题 | 第35页 |
三、 无效合同认定中的特别问题 | 第35-41页 |
(一) 免责条款与格式条款之无效认定 | 第35-39页 |
1 免责条款无效认定 | 第36-37页 |
2 格式条款无效认定 | 第37-39页 |
(二) 合同部分无效的认定 | 第39-41页 |
第二部分 无效合同的处理 | 第41-61页 |
一、 处理对象、方法及程序 | 第41-43页 |
(一) 处理对象和方法 | 第41-42页 |
(二) 处理程序 | 第42-43页 |
二、 无效合同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 第43-49页 |
(一) 争议解决条款问题 | 第43-45页 |
(二) 无效合同转换与补正问题 | 第45-46页 |
1 无效合同转换问题 | 第45-46页 |
2 无效合同补正问题 | 第46页 |
(三) 第三人保护与相对无效问题 | 第46-49页 |
1 第三人保护之相对无效合同的应有类型 | 第46-48页 |
2 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问题 | 第48-49页 |
3 只有特定第三人才可以主张的无效问题 | 第49页 |
三 无效合同的后果 | 第49-56页 |
(一) 合同自始无拘束力 | 第49页 |
(二) 回复原状 | 第49-53页 |
1 财产返还 | 第49-51页 |
2 折价补偿 | 第51-52页 |
3 财产返还、折价返还的原则和范围 | 第52-53页 |
(三) 缔约过失损害赔偿责任 | 第53页 |
(四) 非民事性后果 | 第53-56页 |
1 民事制裁 | 第54-55页 |
2 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 第55-56页 |
3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 第56页 |
四、 无效合同处理中的时间限制 | 第56-61页 |
(一) 无效确认与时间限制 | 第56-58页 |
(二) 回复原状、损害赔偿与时间限制 | 第58-59页 |
(三) 回复原状、损害赔偿的时间限制与无效确认的关系 | 第59-61页 |
参考书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