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核战略对抗研究简介 | 第8-9页 |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9-10页 |
| ·战略核对抗和核威慑有效性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核对抗数值模拟建模 | 第12-26页 |
| ·战略核力量效能评估及分析方法 | 第12-15页 |
| ·战略核力量效能指标选择与评估 | 第12-15页 |
| ·战略核力量效能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核对抗模型 | 第15-22页 |
| ·核对抗模型概述 | 第15-17页 |
| ·核对抗中考虑的因素和选择方法 | 第17-18页 |
| ·核对抗中目标和毁伤等级分类 | 第18-19页 |
| ·核对抗中应用的基本毁伤模型 | 第19-22页 |
| ·模型应用 | 第22-26页 |
| ·在先发制人战略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在核报复战略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核武器毁伤效能分析 | 第26-50页 |
| ·核武器毁伤效能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研究的参数 | 第26-27页 |
| ·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 ·研究的参数 | 第27页 |
| ·核武器毁伤效能分析 | 第27-33页 |
| ·距离毁伤函数概述 | 第28-30页 |
| ·武器的联合毁伤效能 | 第30-33页 |
| ·目标易损性分析 | 第33-38页 |
| ·易损数(VNTK) | 第33-36页 |
| ·VNTK与毁伤概率的关系 | 第36页 |
| ·VNTK与SWR(比毁伤半径)的关系 | 第36-38页 |
| ·毁伤概率 | 第38-50页 |
| ·点目标的毁伤概率 | 第38-40页 |
| ·面目标的毁伤概率 | 第40-44页 |
| ·具有等同靶面的目标的毁伤概率 | 第44-50页 |
| 第四章 核对抗模型中的要素分析 | 第50-66页 |
| ·突防对对抗模型的影响 | 第50-59页 |
| ·突防概率计算 | 第50-55页 |
| ·突防对对抗模型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美NMD下的突防能力估计 | 第56-59页 |
| ·伪装和假发射装置对核报复力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 ·核火力分配对对抗模型的影响 | 第61-65页 |
| ·火力的最优分配 | 第62-63页 |
| ·核火力分配举例 | 第63-65页 |
| ·武器数量对对抗模型的影响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核威慑有效性数值模拟 | 第66-85页 |
| ·基本想定 | 第66-67页 |
| ·对抗双方核力量描述 | 第67-69页 |
| ·红方战略核力量 | 第67-68页 |
| ·兰方战略核力量 | 第68-69页 |
| ·红方先发制人战略下(打击军事力量目标,Counterforce)的对抗情形 | 第69-78页 |
| ·红方发动第一次攻击 | 第69-74页 |
| ·兰方报复 | 第74-78页 |
| ·红方先发制人战略下(打击人口、价值目标,Countervalue)的对抗情形 | 第78-81页 |
| ·兰方先发制人战略下的对抗情形 | 第81-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分析 | 第85-95页 |
| ·主要结论 | 第85-9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93-95页 |
| 附录A 联合毁伤半径计算方法 | 第95-99页 |
| 附录B 主要计算程序简介 | 第99-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