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枣离体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台湾青枣组织培养的消毒方法研究 | 第15-2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材料 | 第15页 |
·方法 | 第15-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5-17页 |
·多菌灵处理设计 | 第15-16页 |
·酒精和升汞处理设计 | 第16-17页 |
·加吐温-20处理设计 | 第17页 |
·不同外植体处理设计 | 第17页 |
·试验过程、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24页 |
·多菌灵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不套袋对污染率的影响 | 第18页 |
·喷药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增重的影响 | 第18-19页 |
·喷药时间对茎段愈伤组织增重的影响 | 第19页 |
·酒精和升汞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9-22页 |
·酒精减少污染的作用 | 第19-20页 |
·酒精和升汞对叶片愈伤组织增重量的影响 | 第20页 |
·酒精和升汞对茎段愈伤组织增重的影响 | 第20-21页 |
·升汞两次消毒对愈伤组织增重的影响 | 第21-22页 |
·吐温-20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2页 |
·吐温-20的灭菌效果 | 第22页 |
·对愈伤组织增重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材料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不同外植体的灭菌效果 | 第22-23页 |
·对愈伤组织增重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培养条件对台湾青枣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6-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27页 |
·接种与调查方法 | 第27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7-30页 |
·温度对台湾青枣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27-28页 |
·光照对台湾青枣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28页 |
·高压灭菌后不同时间pH值的变化 | 第28-29页 |
·pH值对培养基硬度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pH值对台湾青枣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光照和温度对台湾青枣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30页 |
·高压灭菌后不同时间pH值的变化 | 第30-31页 |
·不同pH值对台湾青枣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台湾青枣的离体培养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步骤 | 第32页 |
·实验设计 | 第32-34页 |
·调查项目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6-BA、IBA和ZT的离体培养效果 | 第34-35页 |
·2,4-D和KT的离体培养效果 | 第35-36页 |
·以幼果作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 第35-36页 |
·以带腋芽的茎段作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 第36页 |
·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36-3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4 结论 | 第38-40页 |
·台湾青枣组织培养的消毒方法研究 | 第38-39页 |
·培养条件对台湾青枣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39页 |
·台湾青枣的离体培养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