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黄芪有效部位脂质体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绪论第13-19页
第一章 黄芪有效部位及指标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9-35页
 1 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第19-23页
   ·仪器与材料第19-20页
   ·方法与结果第20-23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0页
     ·测定条件的选择第20-21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1-22页
     ·精密度第22页
     ·稳定性第22页
     ·回收率第22-23页
     ·提取液中黄芪总苷的含量测定第23页
 2 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第23-26页
   ·仪器和材料第23-24页
   ·方法和结果第24-26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4页
     ·测定条件的选择第24-25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页
     ·精密度第25页
     ·稳定性第25页
     ·回收率第25-26页
     ·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26页
 3 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第26-29页
   ·仪器和材料第26-27页
   ·色谱条件第27-28页
   ·方法与结果第28-29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8页
     ·系统适应性试验第28页
     ·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第28页
     ·回收率与重现性第28页
     ·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第28-29页
 4 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法(HPLC-UV)测定芒柄花素的含量第29-32页
   ·仪器与材料第29页
   ·色谱条件第29-30页
   ·方法与结果第30-32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0-31页
     ·系统适应性试验第31页
     ·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第31-32页
     ·回收率与重现性第32页
     ·样品测定第32页
 5 黄芪提取液中有效部位含量第32页
 6 讨论第32-34页
 7 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处方前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第35-42页
 1 黄芪总皂苷和总黄酮的稳定性研究第35-36页
   ·仪器和材料第35页
   ·方法和结果第35-36页
 2 黄芪甲苷和芒柄花素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第36-37页
 3 脂质体中药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第37-40页
   ·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的制备第37-38页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不同粒径脂质体的保留情况第38页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保留情况第38-39页
   ·以芒柄花素为指标测定D101树脂柱的回收率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1页
 5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脂质体的制备第42-53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2页
 2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第42-43页
 3 工艺考察第43-45页
   ·乙醇用量的影响第43页
   ·制备温度的影响第43-44页
   ·搅拌速度的影响第44页
   ·注入速度的影响第44页
   ·挤出的影响第44页
   ·灭菌的影响第44-45页
 4 脂质体处方的筛选第45-50页
   ·单因素考察第45-48页
     ·缓冲盐种类、pH值及离子强度的影响第45页
     ·抗氧化剂的影响第45-46页
     ·投药量的影响第46页
     ·磷脂用量的影响第46-47页
     ·挤出及胆固醇用量的影响第47-48页
   ·利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第48-50页
     ·确定考察因素第48页
     ·处方设计第48-49页
     ·处方优化第49-50页
   ·脂质体中黄芪甲苷的包封率第50页
 5 讨论第50-52页
 6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研究及稳定性考察第53-66页
 1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研究第53-59页
   ·仪器与材料第53页
   ·方法与结果第53-59页
     ·透射电镜下(TEM)脂质体的粒子形态观察第53-57页
     ·脂质体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测定第57页
     ·流变性-黏度的测定第57页
     ·电学性质-Zeta电位的测定第57-58页
     ·pH的测定第58-59页
 2 脂质体的稳定性第59-62页
   ·仪器与材料第59页
   ·化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第59-61页
     ·膜材的过氧化值(POV)第59-61页
     ·脂质体的pH值第61页
   ·物理稳定性评价指标第61-62页
     ·包封率(EN%)第61页
     ·浊度第61页
     ·外观第61-62页
 3 影响因素试验第62页
 4 留样观察第62-64页
 5 用冷冻干燥法提高脂质体稳定性第64页
 6 讨论第64页
 7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黄芪有效部位脂质体初步药效学考察第66-76页
 1 安全性考察第66-68页
   ·溶血性实验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6页
     ·实验结果第66-67页
   ·急性毒性试验第67-68页
     ·预试第67页
     ·正式试验第67-68页
 2 初步药效学研究第68-73页
   ·实验动物与材料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69页
     ·小鼠夹闭气管心电消失时间的测定第68-69页
     ·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第69页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测定第69页
   ·实验结果第69-73页
     ·对小鼠夹闭气管心电消失时间的影响第69-70页
     ·AEL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第70-72页
     ·AEL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5页
 4 小结第75-76页
全文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口腔鳞癌VEGF及PCNA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雌二醇心脏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