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6-31页 |
·前言 | 第16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6-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目前国内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动态 | 第20-28页 |
·已有的成像方法及特点 | 第20-21页 |
·基于电磁场的医学成像方法种类及特点 | 第21-26页 |
·常用生物医学辐射器及其在组织电特性测量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本论文的设想及新颖之处 | 第28-29页 |
·提出了根据体表测量结果重建浅表生物组织三维电特性的方法 | 第28-29页 |
·设计了辐射近场透入深、分布集中的高灵敏度生物测量探头 | 第29页 |
·完成了生物分层均匀组织电特性的重建算法 | 第29页 |
·分析了血管的存在对探头反射系数的影响 | 第29页 |
·论文安排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生物体浅表组织的简化模型 | 第31-37页 |
·各组织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 第31-32页 |
·生物组织的电磁模型 | 第32-35页 |
·局部浅表组织模型的简化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时域有限差分法与遗传算法简介 | 第37-50页 |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37-45页 |
·FDTD法的特点 | 第37-38页 |
·Maxwell旋度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差分格式 | 第38-40页 |
·Maxwell旋度方程在柱坐标系中的差分格式 | 第40-41页 |
·稳定性条件 | 第41-42页 |
·吸收边界 | 第42-43页 |
·激励的引入--连接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具有电导率的色散媒质中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2TD简介 | 第44-45页 |
·遗传算法 | 第45-49页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45-46页 |
·传统遗传算法的处理流程 | 第46-48页 |
·小种群遗传算法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用于浅表组织电特性重建的微波同轴贴片探头的设计 | 第50-72页 |
·探头的设计要求 | 第50-51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同轴贴片探头的结构图 | 第51-5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FDTD模拟计算 | 第53-56页 |
·十字形贴片探头的FDTD模拟 | 第53页 |
·圆形贴片探头的FDTD模拟 | 第53-55页 |
·激励源 | 第55页 |
·介质交界面上参数的处理 | 第55-56页 |
·小种群遗传算法优化生物测量同轴贴片探头 | 第56-60页 |
·圆形贴片探头的优化 | 第56-58页 |
·十字形贴片探头的优化 | 第58-60页 |
·优化后贴片探头各项性能的分析 | 第60-66页 |
·优化探头与开口同轴探头在生物组织中近场透入深度的比较 | 第60-63页 |
·优化探头与开口同轴探头的反射系数频率特性的比较 | 第63-64页 |
·优化后的圆形贴片探头灵敏度的研究 | 第64-66页 |
·优化探头近场辐射性能的实验分析 | 第66-70页 |
·在空气中的实验 | 第67-68页 |
·在1%NaCl溶液中的探测深度实验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分层均匀组织电特性的重建算法 | 第72-97页 |
·逆问题描述 | 第72-73页 |
·逆问题的定义 | 第72页 |
·本文逆问题的特点 | 第72-73页 |
·遗传算法用于求解逆问题 | 第73-84页 |
·遗传算法用于求解逆问题的优点 | 第73-74页 |
·生物组织的Debye模型 | 第74-77页 |
·遗传算法重建皮下组织电特性及厚度 | 第77-79页 |
·重建结果及分析 | 第79-84页 |
·信息量对重建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84-87页 |
·测量值个数对重建结果的影响 | 第84-86页 |
·测量误差对重建结果的影响 | 第86-87页 |
·实验验证 | 第87-96页 |
·纯水实验 | 第87-89页 |
·分层媒质重建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89-96页 |
·聚四氟乙烯板与有机玻璃板组成的分层均匀媒质实验 | 第89-92页 |
·聚四氟乙烯与纯水组成的分层媒质试验 | 第92-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浅表组织中的血管对探头测量结果影响的分析 | 第97-111页 |
·血管与血液的生理学特点 | 第97-99页 |
·血管的分类 | 第97页 |
·血管壁的微细结构 | 第97-98页 |
·血液的特点 | 第98页 |
·血液流动的动力学特点 | 第98-99页 |
·有血液流动的生物组织的建模 | 第99-101页 |
·结构模型 | 第99-100页 |
·电磁模型 | 第100-101页 |
·有血管存在的分层组织的FDTD模拟 | 第101-104页 |
·运动介质中的FDTD差分格式 | 第102-104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0页 |
·含血管生物分层组织中的电场总场分布 | 第104-106页 |
·血管半径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血管位置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血液流速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考虑血管与不考虑血管时反射系数的比较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人体背部浅表组织电特性的重建 | 第111-121页 |
·微波频段正常人体背部组织电导率的测量 | 第111-115页 |
·测量方法 | 第111页 |
·测量结果 | 第111-115页 |
·人体背部电特性分布的重建结果 | 第115-119页 |
·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本文总结 | 第121-124页 |
·展望与设想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和论文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