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适应土壤低钾营养胁迫的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34页
 第一章 水稻土钾素的转化及动态平衡第13-19页
   ·水稻土中钾的含量及形态第13-16页
     ·水稻土中钾素含量第13-14页
     ·水稻土中钾素的形态分级及评价方法第14-16页
   ·水稻土钾素的有效化第16-17页
     ·水分条件对水稻土钾素有效化的影响第16页
     ·离子间交互作用对水稻土钾素有效性的影响第16-17页
   ·稻田钾素平衡第17-19页
 第二章 植物对钾的主动吸收机理第19-25页
   ·K~+转运蛋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19-20页
     ·HKT转运体第19-20页
     ·KUP/HAK/KT转运体第20页
   ·K~+通道第20-25页
     ·钾离子通道的类型及其分子生物学结构第20-22页
     ·K~+通道基因第22-25页
       ·KAT1和KST1第22-23页
       ·AKT1/AKT2第23-24页
       ·KCO1第24页
       ·KAB1第24-25页
 第三章 植物体内钾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第25-30页
   ·钾与大量元素的交互作用第25-27页
     ·钾与氮第25-26页
     ·钾与磷第26页
     ·钾与钙镁第26-27页
   ·钾与微量元素的交互作用第27-28页
   ·钾与钠的交互作用第28-30页
 第四章 作物高效钾营养的形态学、生理学及遗传学基础第30-34页
   ·作物不同品种或基因型间钾营养效率的遗传多样性第30页
   ·作物钾高效营养的根系形态学特征第30-31页
   ·作物钾高效营养的根系生理学特征第31-32页
   ·作物体内钾的转运与再利用第32页
   ·钠钾替代作用第32-33页
   ·植物钾素营养效率的遗传控制第33-34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34-105页
 引言第34-37页
 第五章 水稻适应低钾胁迫的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基础第37-4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试验材料第37页
     ·试验方法第37页
     ·试验方法第37-38页
     ·根系体积和吸收面积的测定第38-39页
     ·水稻根系K~+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39-40页
     ·水稻吸钾对培养液pH影响的测定第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不同供钾水平下水稻基因型根体积及根重的差异第40-41页
     ·不同水稻基因型根系吸收面积的差异第41-43页
     ·不同水稻基因型根系钾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第43-45页
     ·不同水稻基因型根系对培养液pH影响的差异第45-46页
   ·讨论第46-47页
 第六章 钾高效水稻基因型体内钾素与其它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关系第47-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7页
     ·试验材料第47页
     ·试验方法第47页
     ·测定方法第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不同供钾水平对两个水稻基因型生长特性的影响第47-49页
     ·不同供钾水平对两个水稻基因型钾素营养特性的影响第49-50页
     ·不同供钾水平对两个水稻基因型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第50-54页
       ·氮第50-51页
       ·磷第51页
       ·钠第51-53页
       ·镁第53-54页
   ·讨论第54-56页
 第七章 水稻适应低钾胁迫基因型筛选的形态指标研究第56-73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试验材料第56页
     ·试验处理第56页
     ·试验方法第56-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9页
     ·水稻幼苗农艺性状在不同供钾条件下的基因型差异第57-65页
       ·根长和根数第58-61页
       ·鞘高和最上展开叶长第61-62页
       ·叶龄和出叶速度第62页
       ·干物质重第62-64页
       ·含钾量和钾积累量第64-65页
     ·水稻钾高效基因型筛选农艺指标的确定第65-69页
       ·水稻各农艺指标实测值的相关性分析第65-67页
       ·筛选钾高效水稻基因型指标的确定与评价第67-69页
   ·讨论第69-73页
     ·低钾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第69-70页
     ·关于作物钾高效基因型筛选的指标问题第70-73页
 第八章 水稻根际土壤钾素营养研究方法的建立及不同水稻基因型吸收利用根际土壤钾的差异研究第73-84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6页
     ·试验材料第73页
     ·装土及土壤预培养第73-74页
     ·试验设计第74-75页
     ·水稻育苗及培养第75-76页
     ·土壤钾的序列提取测定方法第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不同水稻基因型及供钾水平对土壤各形态钾含量的影响第76-80页
       ·易交换态速效钾第76-77页
       ·可交换态速效钾第77-78页
       ·易释放态缓效钾第78-79页
       ·难释放态缓效钾第79-80页
     ·土壤pH值的变化第80-81页
   ·讨论第81-84页
 第九章 施钠对不同水稻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影响第84-95页
   ·材料与方法第84-85页
     ·试验材料第84页
     ·试验方法第84-85页
       ·试验方案第84-85页
       ·水稻培养第85页
       ·测定方法第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3页
     ·钾钠配比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生长及钾素营养的影响第85-87页
     ·钾钠配比对不同水稻基因型根际及近根土壤钾形态转化的影响第87-92页
       ·易交换态速效钾第87-88页
       ·可交换态速效钾第88-89页
       ·易释放态缓效钾第89-91页
       ·难释放态缓效钾第91-92页
     ·钾钠配比对不同水稻基因型根际及近根土壤pH的影响第92-93页
   ·讨论第93-95页
 第十章 铵钾配施对不同水稻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影响第95-105页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试验材料第95页
     ·试验方法第95-96页
     ·测定方法第96页
   ·结果与分析第96-104页
     ·钾铵配比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生长及体内钾素营养的影响第96-97页
     ·钾铵配比对土壤易交换态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第97-99页
     ·铵钾配比对土壤可交换态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第99-100页
     ·钾铵配比对土壤易释放态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第100-101页
     ·钾铵配比对土壤难释放态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钾铵配比对水稻根际及近根土壤pH的影响第102-104页
   ·讨论第104-105页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105-110页
   ·水稻钾高效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基础第105-106页
     ·根系形态及钾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第105页
     ·水稻体内钾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第105-106页
   ·水稻适应低钾胁迫基因型筛选的指标第106-107页
   ·水稻根际营养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水稻适应低钾胁迫的根际营养学基础第107-110页
     ·水稻根际营养研究法第107-108页
     ·根际土壤钾的转运及转化与水稻适应低钾胁迫的关系第108-110页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第110-125页
英文摘要第125-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籽粒苋富钾营养机理研究
下一篇:赤潮优势藻图像分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