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及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 第9-12页 |
·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 | 第9-10页 |
·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意义 | 第10-12页 |
·我国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我国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探索 | 第12-14页 |
·开展工程担保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工程担保内涵及发达国家(组织)的工程担保制度综述 | 第18-35页 |
·工程担保制度的历史由来 | 第18-19页 |
·工程担保制度的法律属性 | 第19-20页 |
·工程担保制度的实施模式和运行机制 | 第20-25页 |
·工程保证担保 | 第20-24页 |
·反担保(Counter Bond/Guarantee) | 第24页 |
·工程担保制度的其他模式 | 第24-25页 |
·银行保函与担保公司担保书 | 第25-26页 |
·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 | 第26-27页 |
·发达国家(组织)的工程担保制度综述 | 第27-33页 |
·美国-美式担保 | 第28-29页 |
·英国--信托基金 | 第29-30页 |
·日本--同业担保 | 第30页 |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担保制度 | 第30-31页 |
·FIDIC的工程担保制度 | 第31-33页 |
·发达国家(组织)担保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我国工程担保制度的重点内容与担保模式选择 | 第35-41页 |
·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重点内容 | 第35-37页 |
·投标担保 | 第35页 |
·承包商履约担保 | 第35-36页 |
·承包商付款担保 | 第36-37页 |
·业主支付担保 | 第37页 |
·我国工程担保制度担保模式选择 | 第37-40页 |
·开始阶段宜主要采用银行保函模式 | 第37-38页 |
·担保公司担保模式 | 第38-39页 |
·保证金模式 | 第39页 |
·同业担保模式 | 第39-40页 |
·保留金模式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我国工程担保制度运行机制的建立 | 第41-61页 |
·工程担保合同的法律性质和主要条款的确定 | 第41-47页 |
·担保合同的法律属性 | 第41-43页 |
·担保合同的主要条款 | 第43-47页 |
·担保实施过程中的运作程序 | 第47-60页 |
·工程担保的获得 | 第48-50页 |
·工程担保的赔付 | 第50-54页 |
·工程担保的管理 | 第54-57页 |
·工程担保的保费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我国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 第61-66页 |
·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 第61页 |
·加强立法,完善合同管理。 | 第61-62页 |
·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实施方式。 | 第62-63页 |
·培育担保人市场和中介组织 | 第63页 |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 | 第63-64页 |
·发展完善相关市场,为实行工程保证担保提供条件 | 第64页 |
·解决工程担保费用来源 | 第64-65页 |
·发展工程保险,满足工程担保的配套需要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青岛市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分析与建议 | 第66-72页 |
·青岛市建筑市场现状 | 第66-67页 |
·青岛市工程担保制度建设情况 | 第67-68页 |
·青岛市工程担保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 第68-70页 |
·对青岛市进一步开展工程担保制度的建议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附录一 世界银行担保文件格式 | 第74-79页 |
附录二 FIDIC担保文件格式 | 第79-83页 |
附录三 美国建造师协会推荐的工程担保示范文本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