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一)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情况综述 | 第10-12页 |
(二) 本文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 第13页 |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 | 第13-18页 |
(一)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其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 | 第13-14页 |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 第14-16页 |
(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 | 第16-18页 |
二、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18-23页 |
(一) 坚持实践的思维方式、摒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 第18-2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发展本质观是理解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三)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运用与创新 | 第21-23页 |
三、 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 第23-29页 |
(一) 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农业资源急剧缩减的矛盾 | 第23-24页 |
(二) 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矛盾 | 第24-25页 |
(三) 农业经济低速运行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要求的矛盾 | 第25页 |
(四) 农业科技含量偏低与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的客观需要的矛盾 | 第25页 |
(五) 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生态保护要求的矛盾 | 第25-26页 |
(六) 粗放经营与提高效益的矛盾 | 第26-27页 |
(七) 农业的分散化、单一化、封闭化经营与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趋势的矛盾 | 第27-28页 |
(八) 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与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 第28页 |
(九) 政策与制度安排对农业发展的刚性调节与农民经营行为中非理性违背的矛盾 | 第28-29页 |
四、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46页 |
(一) 尊重农民的实践选择,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安排与制度创新,是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 第30-35页 |
(二)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 第35-39页 |
(三) 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 第39-42页 |
(四) 实现“两个飞跃”,推进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 第42-44页 |
(五) 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是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 第44-45页 |
(六) 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 | 第45-46页 |
五、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 第46-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