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钻井机械设备论文--钻头、钻具与工具论文

钻杆接头与套管摩擦磨损问题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5页
 1.1 本文立论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23页
 1.3 本文总体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套管摩擦磨损接触压力的分析研究第25-44页
 2.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25-26页
 2.2 钻杆接头与套管摩擦磨损接触的问题第26-29页
  2.2.1 摩擦系数第26-27页
  2.2.2 磨损机理第27-28页
  2.2.3 磨损的计算或预测模型第28-29页
 2.3 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35页
  2.3.1 接触情况第30页
  2.3.2 基本假设第30页
  2.3.3 力学模型第30-35页
 2.4 空间模型与平面模型的验证分析第35页
 2.5 接触压力分析第35-42页
  2.5.1 钻杆双边敷焊金属硬化带第35-36页
  2.5.2 钻杆单边敷焊金属硬化带第36-37页
  2.5.3 钻杆接头无敷焊(钢接头)第37-38页
  2.5.4 钻杆接头无敷焊(钢接头)的加长第38-40页
  2.5.5 最大接触压力与磨损量的关系及数学模型第40-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钻杆接头摩擦热裂的原因与预防第44-60页
 3.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44-45页
 3.2 钻杆接头热裂的特征第45-48页
  3.2.1 宏观形貌第45-46页
  3.2.2 微观形貌第46-47页
  3.2.3 与钻杆接头尺寸和材料性能的关系第47-48页
  3.2.4 与井下载荷的关系第48页
 3.3 热裂失效的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第48-53页
  3.3.1 微裂纹的产生或萌生第48-50页
  3.3.2 裂纹的长大或扩展第50-52页
  3.3.3 裂纹的失稳扩展或最后开裂第52-53页
 3.4 钻杆接头的韧性判据第53-57页
  3.4.1 钻杆接头的横向韧性第53-55页
  3.4.2 现场案例分析第55-57页
 3.5 预防措施和方法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套管磨损对其挤毁性能的影响研究第60-80页
 4.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60-61页
 4.2 有限元分析第61-68页
  4.2.1 套管计算模型第61-62页
  4.2.2 套管挤毁失效判据第62页
  4.2.3 计算对象第62-63页
  4.2.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4.3 全尺寸实物试验第68-71页
 4.4 实验应变测量第71-74页
  4.4.1 高压水下应变测试绝缘防护第71页
  4.4.2 高压水下应变片的压力效应第71-72页
  4.4.3 应变测量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4.5 挤毁强度计算第74-78页
  4.5.1 Song公式第74-76页
  4.5.2 非均匀厚壁管公式第76-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新型耐磨减摩合金的设计研究第80-98页
 5.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80-81页
 5.2 耐磨减摩合金的特点和合金化原理第81-85页
  5.2.1 一般工业自熔合金粉末(自熔性合金化)第81-83页
  5.2.2 国外钻杆耐磨减摩合金第83-84页
  5.2.3 新型耐磨减摩合金的成分第84-85页
 5.3 耐磨减摩合金的摩擦磨损试验第85-93页
  5.3.1 试样的制备和显微组织第85-86页
  5.3.2 摩擦系数的测定第86-88页
  5.3.3 试验室磨损试验装置第88-89页
  5.3.4 在空气中的磨损试验第89-90页
  5.3.5 在清水中的磨损试验第90-91页
  5.3.6 在泥浆中的磨损试验第91-93页
 5.4 耐磨减摩合金的设计原则第93-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6章 结论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8页
SI米制换算系数第108-109页
附录1第109-124页
附录2第124-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论旅游产业与珠海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