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论银企关系的市场化变革

前  言第1-9页
第一章 银企交易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第9-16页
 第一节 有效市场竞争理论与银企间平等经济利益关系第9-11页
  一、 市场机制与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第9页
  二、 市场主体的界定及确立市场主体的条件第9-10页
  三、 银行与企业平等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第10-11页
 第二节 信用理论与银企间契约式债权关系第11-13页
  一、 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交易行为第11页
  二、 银行信用及信贷资金循环的特点第11-12页
  三、 银企关系是一种契约式的债权关系第12-13页
 第三节 交易费用理论与银企间稳定化的交易关系第13-16页
  一、 市场运行机制中的“噪音”和交易费用理论第13-14页
  二、 保持稳定的交易关系可以降低银企间的交易成本和风险第14-16页
第二章 传统体制下银企关系的历史考察第16-23页
 第一节 传统体带下我国的产权制度安排第16-20页
  一、 传统体制下我国的产权制度安排第16-17页
  二、 传统国家所有制产权关系中的企业第17-18页
  三、 传统国家所有制产权关系中的银行第18-20页
 第二节 传统体制下银企关系模式及其运行效应第20-23页
  一、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模式的特征分析第20-22页
  二、 传统银企关系模式的运行效应第22-23页
第三章 转轨时期银企交易关系模式分析第23-44页
 第一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的产权制度分析第23-31页
  一、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产权制度安排第23-24页
  二、 转轨时期产权关系中的企业第24-26页
  三、 转轨时期产权关系中的银行第26-28页
  四、 转轨时期我国银企关系运行的特征第28-31页
 第三节 银企间准债权约束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第31-44页
  一、 准债权约束的基本特征第31-32页
  二、 准债权约束的基本态势: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状态透视第32-36页
  三、 准债权约束的形成机理第36-44页
第四章 关于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考第44-61页
 第一节 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的总体构想第44-48页
  一、 新型银企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第44-45页
  二、 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路第45-48页
 第二节 构造新型银企关系的现实意义、难点及对策第48-61页
  一、 构造新型银企关系的现实意义第48-51页
  二、 构造新型银企关系的三大改革难点第51-53页
  三、 构造新型银企关系的对策第53-61页
注    释第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反倾销法和中国对反倾销的对策
下一篇:债转股的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