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基因工程的应用论文

建立用于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基因芯片技术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本论文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1页
 1.1 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12页
 1.2 氮素循环第12-15页
  1.2.1 海洋环境中的反硝化过程第13页
  1.2.2 反硝化细菌及其检测第13-14页
  1.2.3 硝酸还原细菌及其检测第14-15页
 1.3 传统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的局限第15-17页
 1.4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第17-21页
  1.4.1 芯片技术简介第17页
  1.4.2 基因芯片的优势第17-18页
  1.4.3 芯片技术的技术难点第18-19页
  1.4.4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第19-21页
第二章 反硝化细菌分离、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及太平西北部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第21-37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2.1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第22页
  2.2.2 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第22-23页
  2.2.3 DNA的提取和纯化第23页
  2.2.4 nir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第23页
  2.2.5 沉积物样品和富集培养物nirK和nits PCR产物的克隆第23页
  2.2.6 nirk和nirS克隆文库的RFLP分析第23-24页
  2.2.7 斑点杂交第24页
  2.2.8 Southeren斑点杂交第24页
  2.2.9 nir基因的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第24-25页
  2.2.10 核苷酸序列登录号第25-26页
 2.3 结果第26-34页
  2.3.1 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和反硝化细菌海洋分离株第26-27页
  2.3.2 从沉积物样品和富集培养物扩增nir基因第27页
  2.3.3 nirK和nirs克隆的RFLP分析第27-29页
  2.3.4 nirK和nirs克隆的斑点杂交第29-32页
  2.3.5 nirK和nirs克隆的序列分析第32-34页
 2.4 讨论第34-37页
第三章 构建用于分析自然环境中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功能基因芯片第37-55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3.2.1 菌株,环境克隆以及样品第38页
  3.2.2 DNA提取、纯化、定量以及PCR放大第38-39页
  3.2.3 FGA的构建及其后处理第39-41页
  3.2.4 芯片质量检测第41-42页
  3.2.5 基因芯片杂交第42-43页
  3.2.6 芯片的扫描和杂交信号的定量分析第43页
 3.3 结果第43-52页
  3.3.1 基因芯片制作中参数的优化第43-45页
  3.3.2 FGA芯片的杂交特异性第45-46页
  3.3.3 DNA基因芯片的杂交检测灵敏度第46-47页
  3.3.4 基因芯片杂交的定量第47-49页
  3.3.5 DNA序列的多样性及杂交紧迫度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第49-50页
  3.3.6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海洋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的目标基因第50-52页
 3.4 讨论第52-55页
第四章 基因芯片上的染色体——染色体杂交将加速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种的特异鉴定第55-69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6-60页
  4.2.1 细菌菌株和环境样品第56页
  4.2.2 染色体DNA的纯化与定量第56-57页
  4.2.3 芯片构建和后处理第57-58页
  4.2.4 制备荧光素标记的全染色体DNA第58-59页
  4.2.5 群落染色体芯片杂交第59页
  4.2.6 群落染色体芯片的扫描和杂交信号的定量分析第59-60页
 4.3 结果第60-67页
  4.3.1 CGA杂交的特异性第60-62页
  4.3.2 CGA杂交的检测灵敏度第62-63页
  4.3.3 CGA杂交的定量潜能第63-65页
  4.3.4 环境样品中目标染色体的群落染色体芯片检测第65-67页
 4.4 讨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历第87-88页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神宗与熙丰变法
下一篇:汉简兵簿与汉代兵器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