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1章 国际税收协定概述 | 第9-13页 |
1.1 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和作用 | 第9-10页 |
1.1.1 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 | 第9页 |
1.1.2 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 | 第9-10页 |
1.2 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和分类 | 第10-12页 |
1.2.1 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 第10页 |
1.2.2 国际税收协定的分类 | 第10-12页 |
1.3 国际税收协定的法律地位 | 第12-13页 |
第2章 国际税收协定发展趋势研究 | 第13-33页 |
2.1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税收协定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2.1.1 国际税收协定是国际经济化的必然产物 | 第13页 |
2.1.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税收协定的发展 | 第13-14页 |
2.2 国际税收协定的规范化发展 | 第14-22页 |
2.2.1 两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的产生 | 第14-16页 |
2.2.2 OECD范本的发展变化 | 第16-21页 |
2.2.3 UN范本的发展变化 | 第21-22页 |
2.3 从各国税收协定走势看国际税收协定的发展趋势 | 第22-28页 |
2.3.1 各国对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的取向 | 第22-24页 |
2.3.2 拉美各国税收协定走势 | 第24-25页 |
2.3.3 国际税收协定的发展趋势 | 第25-28页 |
2.4 我国对外税收协定的发展 | 第28-33页 |
2.4.1 我国缔结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情况 | 第28页 |
2.4.2 我国已取得的经验 | 第28-30页 |
2.4.3 我国对外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33页 |
第3章 国际税收协定滥用与反滥用问题研究 | 第33-45页 |
3.1 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概念 | 第33-35页 |
3.1.1 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概念 | 第33页 |
3.1.2 国际税收协定滥用形成的客观条件 | 第33-34页 |
3.1.3 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后果 | 第34-35页 |
3.2 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类型 | 第35-37页 |
3.2.1 直接导管公司 | 第35-36页 |
3.2.2 踏脚石导管公司 | 第36页 |
3.2.3 双边关系 | 第36-37页 |
3.3 防范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措施 | 第37-41页 |
3.3.1 防范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国际法措施 | 第37-39页 |
3.3.2 防范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国内法措施 | 第39-41页 |
3.4 从中美税收协定的反滥用条款看我国反国际税收协定滥用的对策 | 第41-45页 |
3.4.1 中美协定中涉及的税收协定反滥用条款 | 第41-42页 |
3.4.2 附属议定书中的反滥用条款 | 第42-43页 |
3.4.3 第二份议定书中的反滥用条款 | 第43-45页 |
第4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协定相关问题研究 | 第45-59页 |
4.1 电子商务概述 | 第45页 |
4.2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协定的影响 | 第45-49页 |
4.2.1 电子商务对跨国所得分类的挑战 | 第46-47页 |
4.2.2 电子商务对常设机构原则的冲击 | 第47-48页 |
4.2.3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协定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49-54页 |
4.3.1 跨国所得分类的解决 | 第50-52页 |
4.3.2 常设机构问题的解决 | 第52-54页 |
4.3.3 国际税收管辖权问题的解决 | 第54页 |
4.4 对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建议 | 第54-59页 |
4.4.1 对跨国所得分类的建议 | 第54-55页 |
4.4.2 对常设机构原则的建议 | 第55-56页 |
4.4.3 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建议 | 第56-57页 |
4.4.4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与管理的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