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陶瓷超声磨削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工程陶瓷材料简介 | 第11-14页 |
·工程陶瓷材料的结构 | 第11-12页 |
·工程陶瓷的性能 | 第12-13页 |
·工程陶瓷的应用 | 第13页 |
·工程陶瓷的缺陷 | 第13-14页 |
·工程陶瓷加工方法概述 | 第14-16页 |
·工程陶瓷的机械加工 | 第14页 |
·ELID磨削加工 | 第14-15页 |
·高压磨料水加工 | 第15页 |
·工程陶瓷的超吉加工 | 第15页 |
·激光加工 | 第15-16页 |
·工程陶瓷的复合加工 | 第16页 |
·超声磨削研究现状与技术发展 | 第16-18页 |
·超声磨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页 |
·超声磨削技术发展 | 第17-18页 |
·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课题来源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超声波加工技术理论分析 | 第22-34页 |
·超声波及其特性 | 第22-26页 |
·超声波的概念 | 第22页 |
·超声波的特性 | 第22-26页 |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与发展 | 第26-29页 |
·超声波加工的原理 | 第26-27页 |
·超声波加工的特点 | 第27页 |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 第27-28页 |
·超声波加工技术的发展 | 第28-29页 |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 第29-33页 |
·影响材料去除率的因素 | 第29-31页 |
·影响超声波加工精度的因素 | 第31-32页 |
·影响超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超声磨削机床总体设计 | 第34-45页 |
·超声磨削机床的整体结构 | 第34-35页 |
·超声磨削机床整体设计注意事项 | 第35-36页 |
·超声磨削机床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36-44页 |
·超声波发生器 | 第37-38页 |
·超声磨削机床主轴传动设计 | 第38-40页 |
·超声磨削头基本结构的确定 | 第40-43页 |
·超声磨削头的匹配设计要求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超声磨削头声学系统的设计 | 第45-58页 |
·超声换能器 | 第45-47页 |
·变幅杆的设计 | 第47-55页 |
·变幅杆概述 | 第47-49页 |
·变幅杆材料的选择 | 第49-50页 |
·变幅杆类型的选择 | 第50-51页 |
·带有工具头的圆锥形变幅杆的各参数计算 | 第51-55页 |
·变幅杆与换能器的连接 | 第55页 |
·工具设计 | 第55-56页 |
·超声磨削系统的工具选择要求 | 第55-56页 |
·工具磨损的影响因素和降低磨损的方法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超声磨削机理的分析 | 第58-84页 |
·陶瓷材料的普通磨削机理 | 第58-64页 |
·压痕和裂纹产生与扩展 | 第59-61页 |
·单颗磨粒最大切深模型 | 第61-62页 |
·单颗磨粒切深对陶瓷材料磨削表面形成的影响 | 第62-64页 |
·超声磨削加工陶瓷材料的去除机理 | 第64-65页 |
·超声磨削的运动学分析 | 第65-69页 |
·单颗磨粒的运动轨迹及接触长度 | 第66-67页 |
·单颗磨粒磨削模型 | 第67-68页 |
·平均切屑断面积 | 第68页 |
·超声磨削临界速度 | 第68-69页 |
·超声磨削的材料去除率的数学模型 | 第69-71页 |
·超声磨削的材料去除率建模 | 第69-71页 |
·去除率模型关系的验证 | 第71页 |
·超声磨削的磨削力的数学模型 | 第71-78页 |
·切削变形力 | 第72-74页 |
·摩擦力 | 第74-77页 |
·磨削力 | 第77-78页 |
·超声磨削磨削力的MATLAB仿真 | 第78-83页 |
·磨削用量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79-81页 |
·超声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本文工作结论 | 第84-85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