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再生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三、研究的方法及论文框架第10-13页
第一章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的认识第13-21页
   ·历史街区的界定第13-16页
     ·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第13-14页
     ·历史街区的组成第14-16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界定及构成第16-19页
     ·景观及景观风貌概念第16-17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层次分析第17-18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要素构成第18-19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和发展态势第21-38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实践经验第21-28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实践经验第21-25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实践经验第25-28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设计的发展的动因第28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发展的趋势第28-34页
     ·文化的延续第29-30页
     ·经济的可持续第30-31页
     ·社会生活的可持续第31-32页
     ·景观风貌的传承第32-34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中的矛盾第34-38页
     ·历史街区传统建筑保护中存在的矛盾第35页
     ·历史街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矛盾第35-36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与经济开发的矛盾第36-38页
第三章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设计方法分析第38-55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设计依据第38-44页
     ·城市设计理论第38-41页
     ·城市保护与更新理论第41-43页
     ·景观学理论第43-44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设计原则第44-46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规划的方法与途径第46-55页
     ·城市设计方法应用第47-50页
     ·建筑风貌保护性规划设计第50-52页
     ·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第52-55页
第四章 对历史街区景观风貌再生的探讨第55-73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再生的实践模式第55-59页
     ·以北京菊儿胡同改造为代表的有机更新模式第55-56页
     ·以北京四合院改造模式为代表的微循环模式第56页
     ·以上海新天地为代表的存表去里模式第56-57页
     ·以曲阜鲁国故城历史街区保护为代表的整修如故模式第57-59页
     ·以南京夫子庙地区为代表的保留符号模式第59页
     ·比较分析第59页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再生的策略第59-69页
     ·空间环境的营造第60-62页
     ·人文特色的体现第62-63页
     ·景观要素的整合第63-69页
   ·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第69-70页
   ·影响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与再生的现实因素和对策分析第70-73页
     ·政策因素第70页
     ·经济因素第70-71页
     ·社会因素第71-72页
     ·对策分析第72-73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73-93页
   ·中国历史街区景观风貌保护的概况第73-74页
   ·济南芙蓉街周边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概况第74-79页
   ·现状分析第79-82页
   ·改造措施第82-91页
     ·改造思路第82-83页
     ·总体布局第83-84页
     ·空间尺度控制第84-87页
     ·具体措施第87-91页
   ·总结分析第91-93页
结语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详细摘要第99-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立体花坛研究
下一篇:木构在景观中运用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