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岩桩竖向承载机理及承载力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嵌岩桩承载力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原位测试法 | 第12页 |
·数值分析法 | 第12-13页 |
·室内实验法 | 第13-14页 |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研究若干热点 | 第14-19页 |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14-16页 |
·嵌岩桩的最大嵌岩深度和最佳嵌岩深度 | 第16页 |
·嵌岩桩的竖向承载力 | 第16-19页 |
2 嵌岩桩竖向承载机理 | 第19-33页 |
·岩石的基本工程特性 | 第19-21页 |
·岩石的强度 | 第19页 |
·岩石的破坏形式 | 第19-21页 |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21-28页 |
·桩侧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桩侧阻力的传递及特点 | 第21-22页 |
·桩侧摩阻力计算模式 | 第22-24页 |
·影响桩侧阻力发挥的因素 | 第24-25页 |
·桩端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桩端阻力的传递及特点 | 第25-26页 |
·桩端阻力计算模式 | 第26-27页 |
·影响桩端阻力发挥的因素 | 第27-28页 |
·桩端基岩承载机理 | 第28-30页 |
·桩端以下基岩完整 | 第28-29页 |
·桩端以下岩基存在节理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3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 第33-47页 |
·概述 | 第33页 |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第33-39页 |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 | 第33页 |
·确定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 第33-35页 |
·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法 | 第35-36页 |
·理论计算法 | 第36-37页 |
·荷载传递函数法 | 第37-39页 |
·工程事例 | 第39-45页 |
·实例工程概况 | 第39页 |
·场地岩土条件 | 第39-43页 |
·实例嵌岩桩设计 | 第43-45页 |
·现场试桩结果及分析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嵌岩桩承载机理及承载力数值模拟原理 | 第47-54页 |
·概述 | 第47页 |
·桩身材料、土层及基岩本构模型 | 第47-50页 |
·桩身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7页 |
·土层及基岩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7-50页 |
·桩——岩土接触面模型 | 第50-53页 |
·初始地应力的处理 | 第53-54页 |
5 嵌岩桩承载机理及承载力数值模拟 | 第54-77页 |
·嵌岩桩单桩有限元模型 | 第54-55页 |
·试验桩的有限元分析及对比 | 第55-63页 |
·嵌岩桩承载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75页 |
·岩石强度(或模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嵌岩深度的影响 | 第64-72页 |
·桩底沉碴的影响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