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N、P化学计量学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3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基本概述第13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及意义第13-14页
   ·叶片N、P化学计量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概述第14-18页
     ·植物叶片氮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14-16页
     ·植物叶片磷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16-17页
     ·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比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17页
     ·植物叶片比叶重与其他叶片特征之间的关系第17-18页
   ·土壤养分利用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第18-20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第20-21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外研究现状第20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叶片特征的关系研究进展第21-22页
   ·本文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研究区域概况及实验样地选择第23-25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页
     ·实验样地选择第23-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研究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5-27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27页
第三章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第27-38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植物物种选择及采样方法第27-28页
     ·叶片N、P测定方法第28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8-29页
   ·结果第29-35页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总体特征第29-30页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N、P化学计量学空间格局第30-31页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N、P化学计量学季节动态特征第31-35页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新老叶N、P化学计量学特征比较第35页
   ·小结与分析第35-38页
第四章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群落土壤养分及N、P化学计量学特征第38-46页
   ·研究方法第38-40页
     ·土壤取样方法第38-39页
     ·理化分析测定方法第39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9-40页
   ·结果第40-44页
     ·不同演替群落土壤N、P化学计量学空间动态第40-42页
       ·不同演替群落土壤N、P化学计量学水平空间变化征第40-41页
       ·不同演替群落土壤N、P化学计量学垂直空间变化特征第41-42页
     ·不同演替群落土壤N、P化学计量学季节动态特征第42-44页
   ·小结与分析第44-46页
第五章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养分与生产力的关系第46-56页
   ·研究方法第47-48页
     ·光合作用测定第47页
     ·叶片比叶重测定第47-48页
     ·叶片N、P测定第48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48页
   ·结果第48-53页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特征第48-52页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中植物叶片特征之间的关系第52-53页
   ·小结与分析第53-56页
     ·常绿阔叶林演替进程对植物叶片特征的影响第53-54页
     ·常绿阔叶林四个演替群落植物叶片特征之间的关系第54-56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56-60页
   ·研究结论第56-58页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6页
     ·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群落受土壤N/P养分限制第56-57页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群落土壤养分及N、P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7-58页
     ·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养分与生产力的关系第58页
   ·研究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附录:第69-70页
后记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S技术的陕西凤县林麝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下一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冠层结构及光合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