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降膜反应器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二氧化钛薄膜的光致特性理论 | 第9-14页 |
·光致催化氧化性原理 | 第9-10页 |
·光致亲水性原理 | 第10-11页 |
·影响TiO_2 表面亲水性的因素 | 第11-12页 |
·TiO_2 光催化超亲水性薄膜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4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4页 |
·自组装成膜 | 第14页 |
·水解-沉淀反应法 | 第14页 |
·磁控溅射法 | 第14-15页 |
·光催化反应器 | 第15-20页 |
·光催化反应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光催化反应模型研究 | 第17-20页 |
·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展望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设备与试剂 | 第21-22页 |
·掺氮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 | 第22-23页 |
·玻璃管清洗 | 第22页 |
·盐酸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SiO_2 薄膜的制备 | 第22页 |
·TiO_2 薄膜的制备 | 第22-23页 |
·薄膜的表征 | 第23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23页 |
·SEM 电镜分析 | 第23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3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光催化活性的评价方法 | 第23-26页 |
·光致亲水性能评价 | 第23-24页 |
·光致催化性能评价 | 第24页 |
·光源的选取 | 第24-2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掺氮二氧化钛薄膜亲水性研究 | 第26-36页 |
·试验部分 | 第26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26页 |
·薄膜亲水性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薄膜形貌 | 第26-27页 |
·掺氮TiO_2 薄膜与空白样亲水性对比 | 第27页 |
·正交试验分析 | 第27-29页 |
·掺氮对TiO_2 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三种光照情况下掺氮TiO_2 薄膜亲水性对比 | 第29-30页 |
·TiO_2 薄膜亲水性保持时间 | 第30页 |
·TiO_2 薄膜的热致亲水性 | 第30-31页 |
·TiO_2 薄膜的光吸收性能 | 第31页 |
·XPS 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1-33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页 |
·SEM 电镜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 第36-48页 |
·试验部分 | 第36-40页 |
·反应器设计 | 第36-37页 |
·布液器的设计 | 第37页 |
·光催化降膜反应器稳态层流模型方程 | 第37-40页 |
·光催化反应器光催化降解废水试验方案 | 第40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光照条件的影响 | 第40-41页 |
·平均液膜厚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2页 |
·溶液pH 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流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学习期间论文发表和撰写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