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论德莱塞“欲望三部曲”中的消费伦理观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4页
第1章 《金融家》:新旧消费伦理思想的冲突第14-22页
   ·转型时期新消费伦理思想的崛起第15-19页
     ·柯帕乌对物的消费—符号化的新型消费第15-17页
     ·柯帕乌对女人的消费—性本能的新型消费第17-18页
     ·“新女性”的消费—反传统的新型消费第18-19页
   ·转型时期新旧消费伦理的冲突第19-22页
     ·柯帕乌—新旧消费伦理的矛盾体第19-20页
     ·新旧消费伦理的对抗第20-22页
第2章 《巨人》:新消费伦理思想的膨胀第22-30页
   ·奢华的物质消费—物欲的追求第22-25页
     ·柯帕乌为代表的男性物的消费第22-24页
     ·以爱玲为代表的女性物的消费第24-25页
   ·放荡的“性消费”——情欲的放纵第25-28页
     ·柯帕乌的“情妇花名册”第26-27页
     ·柯帕乌的情妇及其他人的性消费第27-28页
   ·欲望与事业的相互促进第28-30页
第3章 《斯多噶》:对新消费伦理思想的反思第30-40页
   ·对新消费伦理思想的质疑第30-33页
     ·对物欲消费的质疑第30-32页
     ·对情欲消费的抑制第32-33页
   ·《斯多噶》中的利他主义第33-35页
     ·柯帕乌的个人主义第33-34页
     ·《斯多噶》中的利他主义第34-35页
     ·利他主义的成因第35页
   ·《斯多噶》中的虚无主义第35-37页
     ·“挪威之旅”——对人生的思考第35-36页
     ·“雪人”的象征第36-37页
   ·归依宗教第37-40页
     ·小说中对宗教的归依第37-38页
     ·现实中对宗教的归依第38-40页
结语第40-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形》:消费语境下的美国式童话
下一篇:数字技术与文学的互渗--超文本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