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枣树(Ziziphus jujuba)概述 | 第9-11页 |
·枣树总述 | 第9页 |
·我国枣树概况 | 第9-10页 |
·河南枣树概况 | 第10-11页 |
·新郑枣树概况 | 第11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征 | 第11-13页 |
·RFLP 标记 | 第12页 |
·RAPD 标记 | 第12页 |
·AFLP 标记 | 第12-13页 |
·SSR 标记 | 第13页 |
·STS 标记 | 第13页 |
·ISSR 标记的原理与特点 | 第13-15页 |
·ISSR 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22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5-18页 |
·品种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 | 第18-20页 |
·树木DNA 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20页 |
·种质鉴定及种质遗传基础的研究 | 第20-21页 |
·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及分子标记辅助树木育种早期选择 | 第21-22页 |
·枣树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品种(杂种)鉴定和分类 | 第22页 |
·亲缘关系的研究 | 第22-23页 |
·分子遗传圈谱的构建 | 第23页 |
·性状连锁标记分析与标记辅助选择 | 第23-24页 |
2 引言 | 第24-2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提取基因组DNA 所需的试剂 | 第25页 |
·PCR 及电泳所需要的试剂 | 第25页 |
·基本试剂的配制 | 第25-26页 |
·DNA 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6-28页 |
·DNA 的提取方法 | 第26-28页 |
·DNA 质量的检测 | 第28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 第2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 第28页 |
·ISSR 扩增反应检测法 | 第28页 |
·ISSR-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8-29页 |
·DNA 模板的用量 | 第28页 |
·引物浓度的分析 | 第28页 |
·2×Taq MasterMix 的用量 | 第28-29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9页 |
·形态指标的调查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枣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0-31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 第30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30-31页 |
·ISSR 扩增反应检测 | 第31页 |
·枣ISSR 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31-33页 |
·DNA 模板浓度对ISSR-PCR 扩增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引物浓度对ISSR-PCR 扩增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2×Taq MasterMix 用量对ISSR-PCR 扩增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ISSR-PCR 反应体系 | 第33页 |
·ISSR-PCR 扩增条件 | 第33页 |
·ISSR 引物的筛选 | 第33-34页 |
·各优良单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4-35页 |
·传统聚类分析法对优良单株的分类 | 第35-36页 |
·传统分类法与ISSR 法结果比较 | 第36-37页 |
·优良单株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 第37-3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9-42页 |
·枣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9-40页 |
·ISSR-PCR 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40页 |
·枣的传统分类 | 第40页 |
·ISSR 与传统分类的比较 | 第40-41页 |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41页 |
·对2×Taq MasterMix 使用的可信度 | 第41页 |
·优良单株的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3页 |
ABSTRACT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