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第9-10页 |
·符合中职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学习特点的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5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研究模式的界定 | 第16-21页 |
·教学模式的定义 | 第16页 |
·问题教学 | 第16-19页 |
·问题 | 第16-17页 |
·问题解决 | 第17-18页 |
·问题教学 | 第18-19页 |
·互动教学 | 第19-21页 |
·师生互动的界定 | 第19页 |
·师生互动的特点和外部表征 | 第19-20页 |
·师生互动的结构 | 第20页 |
·师生互动的类型 | 第20-21页 |
·对国内外互动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借鉴 | 第21页 |
3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21-31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3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第23-24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 第24-26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24页 |
·生成性原则 | 第24页 |
·问题性原则 | 第24-25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25页 |
·师生互动原则 | 第25页 |
·因材施教原则 | 第25-26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第26-27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 第27-30页 |
·用访谈法和教学试验法了解中职生的起点水平 | 第27页 |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 第27-28页 |
·采用先行组织者——实物模型的策略 | 第28页 |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整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 | 第28-29页 |
·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 第29页 |
·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 | 第29-30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区别 | 第30-31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 第30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教学与问题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 第30-31页 |
4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31-48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教学前的准备 | 第31-33页 |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课堂情况 | 第31页 |
·访谈 | 第31-32页 |
·教学试验 | 第32-33页 |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的实现 | 第33-48页 |
·安培力的教学活动 | 第33-41页 |
·电磁感应的教学活动 | 第41-48页 |
5 研究的结论 | 第48-52页 |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 第49-50页 |
·教学建议 | 第50-51页 |
·反思与讨论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