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洗钱犯罪问题概述 | 第7-20页 |
| (一) 洗钱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 第7-12页 |
| 1、中国洗钱犯罪的历史发展 | 第7-9页 |
| 2、俄罗斯洗钱犯罪的历史和现状 | 第9-11页 |
| 3、世界洗钱犯罪发展的趋势 | 第11-12页 |
| (二) 洗钱的内涵与特征 | 第12-14页 |
| 1、洗钱的内涵 | 第12-13页 |
| 2、洗钱的特征 | 第13-14页 |
| (三) 洗钱的方法与运作 | 第14-17页 |
| 1、洗钱常见的几种方法 | 第14-16页 |
| 2、洗钱犯罪运作的三个环节 | 第16-17页 |
| (四) 洗钱犯罪的危害 | 第17-20页 |
| 1、影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第17-18页 |
| 2、滋生腐败 | 第18页 |
| 3、影响金融机构运行的风险 | 第18页 |
| 4、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的资金平衡等 | 第18-20页 |
| 二、中俄洗钱罪的法律比较分析 | 第20-27页 |
| (一) 我国洗钱罪的法律规定 | 第20-22页 |
| 1、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 | 第20-21页 |
| 2、对洗钱犯罪的没收措施及处罚力度的法律规定 | 第21-22页 |
| (二) 俄罗斯关于洗钱犯罪的法律规定 | 第22-24页 |
| (三) 中国与俄罗斯关于洗钱犯罪的比较分析 | 第24-27页 |
| 1、洗钱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较 | 第24页 |
| 2、洗钱犯罪手段的比较 | 第24-25页 |
| 3、刑事责任的比较 | 第25页 |
| 4、立法宗旨的比较 | 第25-26页 |
| 5、洗钱对象之来源比较 | 第26页 |
| 6、反洗钱义务主体的比较 | 第26-27页 |
| 三、洗钱犯罪的法律控制 | 第27-33页 |
| (一) 洗钱犯罪的界定 | 第27-30页 |
| 1. 洗钱犯罪概念的梳理 | 第27-28页 |
| 2. 主要的国际公约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 | 第28页 |
| 3. 洗钱犯罪国内规定与国际公约的衔接 | 第28-30页 |
| (二) 控制洗钱犯罪中金融机构的任务 | 第30-33页 |
| 1、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 第31页 |
| 2、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 第31页 |
| 3、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 第31-32页 |
| 4、记录保存制度 | 第32-33页 |
| 四、加强中俄在反洗钱方面的刑事司法合作 | 第33-45页 |
| (一) 中俄反洗钱合作的现状 | 第33-36页 |
| 1、两国共同加入的国际条约 | 第33-34页 |
| 2、两国在行政执法领域的合作现状 | 第34-36页 |
| (二) 中俄进行反洗钱合作的依据 | 第36-39页 |
| 1、反洗钱合作的现实需要 | 第36-37页 |
| 2、反洗钱合作的法律基础 | 第37页 |
| 3、反洗钱合作的实践基础 | 第37页 |
| 4、中俄进行反洗钱合作的博弈 | 第37-39页 |
| (三) 中俄进行反洗钱合作的原则 | 第39-40页 |
| 1、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原则 | 第39页 |
| 2、平等互惠原则 | 第39页 |
| 3、国家主权原则 | 第39页 |
| 4、关于引渡方面原则 | 第39-40页 |
| (四) 中俄进行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的内容 | 第40-45页 |
| 1、界定洗钱犯罪 | 第40-41页 |
| 2、明确双方对洗钱犯罪进行刑事管辖权的机关 | 第41-42页 |
| 3、引渡犯罪嫌疑人 | 第42页 |
| 4、没收洗钱犯罪收益(包括追赃方面、分配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 第42-43页 |
| 5、联合调查和司法合作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在读发表论文清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