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我国贿赂犯罪立法概述 | 第13-22页 |
·我国刑法对贿赂犯罪的规定 | 第13-19页 |
·我国贿赂犯罪立法沿革 | 第13-14页 |
·我国贿赂犯罪立法概况 | 第14-19页 |
·我国《刑法》贿赂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19-22页 |
·与贪污等罪名共同组成反腐败法网 | 第19-20页 |
·打击的重点是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公约》与我国《刑法》贿赂犯罪之比较 | 第22-32页 |
·罪名之比较 | 第24-26页 |
·犯罪主体之比较 | 第26-27页 |
·犯罪主观要件之比较 | 第27-29页 |
·犯罪客观要件之比较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我国贿赂犯罪立法改进思考 | 第32-58页 |
·受贿罪主体宜统称公职人员 | 第33-37页 |
·贿赂范围应当扩大 | 第37-42页 |
·我国《刑法》与《公约》关于贿赂的规定有差别 | 第37-40页 |
·贿赂犯罪的"贿赂"范围应当扩大 | 第40-42页 |
·取消贿赂犯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 | 第42-50页 |
·取消这一规定有利于消除司法实践中的困惑 | 第42-44页 |
·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才能体现受贿罪的本质特征 | 第44-45页 |
·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是与《公约》接轨 | 第45-46页 |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不利于对行贿罪的打击 | 第46-49页 |
·为谋取正当利益的行贿犯罪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 | 第49-50页 |
·增设若干新罪名 | 第50-58页 |
·增设向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 | 第50-53页 |
·逐步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时增设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 | 第53-54页 |
·增设影响力交易罪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