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第一章 序言 | 第13-19页 |
| §1.1 变质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4页 |
| §1.2 华夏古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1.3 浙西南前寒武纪基底变质作用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3页 |
| §2.1 八都群 | 第20页 |
| §2.2 陈蔡群 | 第20-21页 |
| §2.3 龙泉群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样品的前处理及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加里东变质作用 | 第25-47页 |
| §4.1 岩相学及矿物成分研究 | 第25-29页 |
| ·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109-3) | 第25-28页 |
| ·含榴斜长角闪岩(109-4) | 第28-29页 |
| ·大理岩暗色条带(111-1) | 第29页 |
| §4.2 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特征 | 第29-39页 |
| §4.3 LA-ICP-MS榍石U-PB定年 | 第39页 |
| §4.4 变质P-T条件 | 第39-42页 |
| ·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109-3) | 第39-41页 |
| ·含榴斜长角闪岩(109-4) | 第41-42页 |
| ·大理岩中暗色条带(111-1) | 第42页 |
| §4.5 讨论 | 第42-47页 |
| ·原岩形成时代 | 第42-43页 |
| ·浙西南加里东期变质P-T-T轨迹 | 第43-44页 |
| ·变质作用的成因探讨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印支期变质作用 | 第47-60页 |
| §5.1 岩相学及矿物成分研究 | 第47-49页 |
| §5.2 锆石U-PB定年及锆石温度计 | 第49-54页 |
| ·黑云斜长角闪岩(86-5) | 第49页 |
| ·斜长角闪岩(112-1) | 第49-54页 |
| ·角闪岩(88-13) | 第54页 |
| §5.3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 第54-56页 |
| ·黑云斜长角闪岩(86-5) | 第54-56页 |
| ·斜长角闪岩(112-1) | 第56页 |
| §5.4 矿物成分特征及变质温压估算 | 第56-58页 |
| ·黑云斜长角闪岩(86-5) | 第56页 |
| ·角闪石岩(88-13) | 第56-58页 |
| §5.5 讨论与结论 | 第58-60页 |
| ·原岩形成时代 | 第58页 |
| ·变质作用 | 第58-59页 |
| ·构造意义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