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疗法中呼吸道内流体运动状况的数值模拟
|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气溶胶吸入疗法 | 第8-10页 |
| ·气溶胶吸入疗法简介 | 第8-9页 |
| ·气溶胶吸入疗法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副作用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0-1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12页 |
| ·数值模拟 | 第12-14页 |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4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4-17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呼吸系统内药物运动基础 | 第17-25页 |
| ·人体呼吸系统 | 第17-23页 |
| ·人体呼吸系统结构 | 第17-20页 |
| ·人体呼吸系统流体特点 | 第20页 |
| ·药物颗粒的运动特点 | 第20-23页 |
| ·物理模型 | 第23-24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数值模拟基础 | 第25-39页 |
| ·CFD数值模拟 | 第25-31页 |
| ·直接数值模拟(DNS) | 第26页 |
| ·大涡模拟(LES) | 第26-27页 |
| ·Reynolds平均法(RANS) | 第27-29页 |
| ·壁面函数法 | 第29-30页 |
| ·气固两相湍流模型 | 第30-31页 |
| ·控制方程的求解 | 第31-32页 |
| ·求解域的网格化 | 第31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1页 |
| ·离散化方程的求解 | 第31-32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 ·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 ·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方程的求解 | 第35-36页 |
| ·FLUENT软件介绍 | 第36-38页 |
| ·FLUENT简介 | 第36-37页 |
| ·UDF函数简介 | 第37页 |
| ·动网格技术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人体呼吸道气体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9-69页 |
| ·稳态呼吸时流场的模拟与分析 | 第39-53页 |
| ·稳态呼吸下的概况 | 第39-40页 |
| ·呼吸强度为Q=30L/min时的流场分析 | 第40-47页 |
| ·呼吸强度为Q=60L/min时的流场分析 | 第47-51页 |
| ·呼吸强度为Q=90L/min时的流场分析 | 第51-53页 |
| ·非稳态呼吸时流场的模拟与分析 | 第53-63页 |
| ·非稳态呼吸下的概况 | 第53-54页 |
| ·非稳态轻微强度呼吸下的流场分析 | 第54-63页 |
| ·稳态与非稳态流场的对比 | 第63-66页 |
| ·吸气过程流场的对比 | 第63-66页 |
| ·呼气过程流场的对比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 第5章 基于拉格朗日框架下药物颗粒的数值模拟 | 第69-81页 |
| ·前言 | 第69页 |
| ·人体呼吸道内的气固两相流 | 第69-72页 |
| ·前提假设 | 第69-70页 |
| ·颗粒运动方程 | 第70-71页 |
| ·初始和边界条件 | 第71页 |
| ·颗粒沉积率的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 ·人体呼吸道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72-78页 |
| ·可吸入颗粒物的数值模拟 | 第72-75页 |
| ·气溶胶药物颗粒沉积率分析 | 第75-78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1-84页 |
| ·全文总结 | 第81-83页 |
| ·研究展望及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