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13页 |
2 水土保持产业化理论与实践 | 第13-25页 |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提出 | 第13-16页 |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内涵 | 第16-18页 |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第18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8页 |
·利益驱动理论 | 第18-19页 |
·分工协作理论 | 第19页 |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 第19-21页 |
·获取信息 | 第19页 |
·主导产业(产品)的确定 | 第19页 |
·综合治理,建立水土保持产业化基地 | 第19-20页 |
·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 | 第20页 |
·实现产品优势向商品和经济优势转变 | 第20-21页 |
·实践经验 | 第21-25页 |
·立足当地资源,发挥行业优势 | 第22页 |
·注重投入产出,眼光瞄准市场 | 第22页 |
·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 | 第22-23页 |
·新型生产关系 | 第23页 |
·突出三个效益,加大科技含量 | 第23-24页 |
·产权到户是基础 | 第24-25页 |
3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 第25-45页 |
·延河项目由来 | 第25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25-27页 |
·地形地貌 | 第26页 |
·降雨 | 第26页 |
·土壤 | 第26页 |
·植被 | 第26-27页 |
·项目资金来源状况 | 第27页 |
·治理进度及分析 | 第27-29页 |
·项目区经济效益 | 第29-33页 |
·项目区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项目区典型农户实例 | 第30-31页 |
·项目区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 第31-33页 |
·项目区社会效益 | 第33-35页 |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 第33页 |
·项目区耕地面积组成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 第34页 |
·项目区社会进步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项目区生态效益 | 第35-42页 |
·项目区典型地块土壤性质变化情况 | 第35页 |
·项目区典型地块植被状况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项目区宏观植被状况变化情况 | 第36页 |
·项目区气候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项目区保水保土变化情况 | 第37-42页 |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现状小结 | 第42-45页 |
4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评价 | 第45-59页 |
·建立水土保持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45页 |
·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 | 第45页 |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45页 |
·水土保持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 第45-50页 |
·指标划分 | 第45-49页 |
·综合分析 | 第49-50页 |
·重点指标意义及计算 | 第50页 |
·建立评价模型 | 第50-56页 |
·评价模型指标阈值确定 | 第52-53页 |
·评价模型指标权重确定 | 第53-56页 |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现状评价 | 第56-59页 |
5 推进延河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对策 | 第59-65页 |
·退耕还林工作建议 | 第59-60页 |
·做大做强苹果产业 | 第60页 |
·大力提升畜牧专业化生产水平 | 第60-61页 |
·拓展蔬菜生产规模与质量 | 第61-62页 |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 第62-63页 |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商贸旅游业 | 第63页 |
·提高水土保持产业科技水平 | 第63-64页 |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