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诊断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现状 | 第10页 |
| ·隧道病害现状 | 第10-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隧道健康诊断标准 | 第13-15页 |
| ·基于隧道计算模型的诊断方法 | 第15页 |
| ·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诊断方法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诊断指标体系 | 第18-28页 |
| ·诊断指标的拟定 | 第18-20页 |
| ·诊断指标的拟定原则 | 第18页 |
| ·诊断指标的拟定 | 第18-20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0-22页 |
| ·公路隧道健康等级的设计 | 第22-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诊断指标判定标准 | 第28-41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衬砌裂缝的判定标准 | 第28-31页 |
| ·衬砌裂缝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28页 |
| ·衬砌裂缝长度和宽度的判定标准 | 第28-30页 |
| ·衬砌裂缝深度的判定标准 | 第30-31页 |
| ·渗漏水 | 第31-34页 |
| ·渗漏水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31页 |
| ·渗漏水部位和漏水状态的判定标准 | 第31-33页 |
| ·渗漏水 PH值的判定标准 | 第33页 |
| ·冻害的判定标准 | 第33-34页 |
| ·衬砌材质劣化 | 第34-35页 |
| ·衬砌强度的判定标准 | 第34-35页 |
| ·衬砌厚度的判定标准 | 第35页 |
| ·钢材腐蚀的判定标准 | 第35页 |
| ·衬砌背后空洞 | 第35-36页 |
| ·衬砌背后空洞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35-36页 |
| ·空洞深度的判定标准 | 第36页 |
| ·衬砌变形、移动、沉降 | 第36-37页 |
| ·衬砌变形、移动、沉降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36-37页 |
| ·变形速度判定标准 | 第37页 |
| ·衬砌起层、剥落 | 第37-39页 |
| ·衬砌起层、剥落的定性判定标准 | 第37-38页 |
| ·衬砌起层、剥落可能性的判定标准 | 第38页 |
| ·衬砌起层、剥落深度、直径的判定标准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诊断指标权重 | 第41-52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诊断指标权重的特点 | 第41页 |
|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1-45页 |
| ·准则层指标权重确定 | 第45-48页 |
| ·指标层指标权重确定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62页 |
| ·模糊理论概述 | 第52页 |
|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第52-54页 |
| ·公路隧道健康诊断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4-56页 |
|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 ·模糊向量单值化 | 第56页 |
| ·应用实例 | 第56-61页 |
| ·调查和检测结果 | 第56-5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