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中DNT氧化降解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超临界水氧化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 ·超临界水性质 | 第19-24页 |
| ·密度 | 第19-20页 |
| ·溶解度 | 第20页 |
| ·介电常数 | 第20-21页 |
| ·黏度和热导率 | 第21-22页 |
| ·扩散系数 | 第22页 |
| ·离子积 | 第22-23页 |
| ·比热 | 第23页 |
| ·表面张力 | 第23-24页 |
| ·氢键 | 第24页 |
| ·超临界水氧化法 | 第24-28页 |
| ·反应动力学 | 第24-25页 |
| ·自由基反应机理 | 第25页 |
| ·化学反应方程表示的氧化反应过程 | 第25-26页 |
| ·超临界水(可推广至其它流体)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 ·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 ·优越性 | 第27-28页 |
| ·DNT 生产过程及其废水特性 | 第28-29页 |
| ·DNT 生产过程 | 第28页 |
| ·DNT 废水特性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超临界水的特性 | 第29-30页 |
|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特征 | 第30-31页 |
| 3 实验装置与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 ·实验装置、主要药品及分析仪器 | 第31-33页 |
| ·实验装置 | 第31-32页 |
| ·工艺流程 | 第32-33页 |
| ·主要药品 | 第33页 |
| ·分析仪器 | 第33页 |
| ·实验影响因素与条件控制 | 第33-34页 |
| ·超临界水氧化实验 | 第34-35页 |
| ·安全性检验实验 | 第34-35页 |
|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 ·分析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色度分析 | 第35页 |
| ·COD 去除率分析 | 第35-36页 |
| ·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分析 | 第36页 |
| ·氧化降解产物分析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3页 |
| ·氧化剂用量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反应温度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停留时间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压力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DNT 最佳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DNT 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分析研究 | 第43-50页 |
| ·原废水水质监测分析 | 第43-45页 |
| ·HPLC 分析 | 第43-44页 |
| ·GC-MS 分析 | 第44-45页 |
| ·处理后水样水质监测分析 | 第45-47页 |
| ·HPLC 分析 | 第45-46页 |
| ·GC-MS 分析 | 第46-47页 |
| ·反应机理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6 DNT 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 第50-55页 |
| ·DNT 去除率计算及处理后水样 COD 测定 | 第50-52页 |
| ·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52-53页 |
|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