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光电倍增管的基础理论 | 第12-18页 |
§2.1 光电倍增管的结构组成 | 第12-13页 |
§2.2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参量与特性 | 第13-15页 |
§2.3 光电倍增管的使用 | 第15-18页 |
§2.3.1 光电倍增管供电电路 | 第16-17页 |
§2.3.2 光电倍增管使用注意事项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消光比测试技术与测量方法综述 | 第18-30页 |
§3.1 微弱光电信号处理方法 | 第18-24页 |
§3.1.1 相关检测技术—锁相放器 | 第18-21页 |
§3.1.2 取样积分技术—取样积器 | 第21页 |
§3.1.3 光子计数技术—光子计数统 | 第21-22页 |
§3.1.4 弱光检测系统中消除光源起伏对精密测量的影响的方法 | 第22-24页 |
§3.2 消光比测量的常用的方法 | 第24-30页 |
§3.2.1 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的一般方法 | 第24页 |
§3.2.2 双棱镜法的测试原理 | 第24-26页 |
§3.2.2.1 两只待测棱镜完全相同的情况 | 第24-25页 |
§3.2.2.2 两只待测偏光棱镜性能不同 | 第25-26页 |
§3.2.3 高消光比测试技术 | 第26-28页 |
§3.2.4 智能化消光比测量系统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高精度消光比测量系统中的光电倍增管的偏振效应研究及消除 | 第30-47页 |
§4.1 光电倍增管偏振效应的研究 | 第30-35页 |
§4.1.1 CR131型光电倍增管的偏振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31-33页 |
§4.1.2 光电倍增管偏振效应实验的分析研究 | 第33页 |
§4.1.3 光电倍增管偏振效应分析及影响 | 第33-35页 |
§4.2 消除光电倍增管偏振效应方法分析 | 第35-39页 |
§4.2.1 单色光石英退偏器 | 第35-36页 |
§4.2.1.1 理论分析 | 第35-36页 |
§4.2.2 λ/4波片法 | 第36-39页 |
§4.2.2.1 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4.2.2.2 实验测试及误差分析 | 第37-39页 |
§4.3 光电倍增管偏振效应补偿方法优化信号波动自适应补偿法 | 第39-41页 |
§4.3.1 信号波动自适应补偿法理论分析 | 第39页 |
§4.3.2 实验测试 | 第39-40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4 高消光比测试系统改进方案 | 第41-47页 |
§4.4.1 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44页 |
§4.4.2 测量系统元器件的选择 | 第44-45页 |
§4.4.2.1 光源部分 | 第44页 |
§4.4.2.2 信息调制部分 | 第44-45页 |
§4.4.2.3 信息采集部分 | 第45页 |
§4.4.2.4 计算机数据处理部分 | 第45页 |
§4.4.3 测试步骤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消光比自动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 第47-50页 |
§5.1 实验测试及误差分析 | 第47-49页 |
§5.1.1 测试结果 | 第47页 |
§5.1.2 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 第47-49页 |
§5.2 改进和完善方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