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0页 |
·课题目的及设计研究的意义 | 第15-18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迫切性 | 第16页 |
·课题设计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橡胶挤出机的进步与发展 | 第18-26页 |
·柱塞式挤出机 | 第18-19页 |
·热喂料挤出机 | 第19-21页 |
·普通冷喂料挤出机 | 第21页 |
·主副螺纹冷喂料挤出机 | 第21-22页 |
·冷喂料排气挤出机 | 第22-25页 |
·橡胶挤出机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橡胶冷喂料挤出机螺杆、喂料装置及机头的发展 | 第26-37页 |
·挤出机螺杆的发展情况 | 第26-32页 |
·挤出机喂料装置的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机头的发展概况 | 第35-3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7-40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37-3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橡胶螺旋啮合销钉冷喂料挤出机的相关理论研究与进展 | 第40-54页 |
·螺旋啮合喂料挤出装置产生的背景及工作原理 | 第40-42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产生的背景 | 第40-41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41-42页 |
·螺旋啮合喂料挤出原理的验证性试验与研究 | 第42-49页 |
·喂料方法的验证性试验与研究 | 第42-45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验证性试验与研究 | 第45-48页 |
·螺旋啮合喂料挤出机的基本结论 | 第48-49页 |
·销钉排数对挤出性能影响的验证性试验与研究分析 | 第49-54页 |
第三章 螺旋啮合喂料挤出机的设计原理及模型建立 | 第54-91页 |
·胶料的挤出过程分析 | 第54-55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76页 |
·胶料喂入理论分析 | 第55-65页 |
·固体输送理论中固体输送率模型的建立 | 第65-72页 |
·啮合原理中物料输送特性参数模型的建立 | 第72-76页 |
·平面二次包络减速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6-80页 |
·蜗杆受力模型的力学分析 | 第77-78页 |
·蜗杆轴挠曲变形的数学模型 | 第78-80页 |
·聚合物在机筒销钉螺杆内流动性的研究 | 第80-83页 |
·螺旋啮合喂料挤出机机头的设计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83-90页 |
·入口效应 | 第84-86页 |
·出模膨胀 | 第86-89页 |
·实现稳定挤出过程的考虑因素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四章 螺旋啮合销钉冷喂料挤出机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91-123页 |
·挤出机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91-98页 |
·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 | 第91-96页 |
·结构设计 | 第96-98页 |
·螺杆的设计 | 第98-104页 |
·螺杆结构参数的选取 | 第98-99页 |
·螺杆强度校核 | 第99-104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设计 | 第104-105页 |
·螺旋辊结构设计 | 第105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组装图 | 第105页 |
·喂料段机筒的结构设计 | 第105-107页 |
·塑化段机筒的结构设计 | 第107页 |
·机头的结构设计 | 第107-109页 |
·螺旋啮合销钉冷喂料挤出机总图 | 第109-111页 |
·基于有限元思想的零件结构设计的优化 | 第111-123页 |
·轴承座的有限元分析和结构改进 | 第112-119页 |
·喂料辊的有限元初步分析 | 第119-123页 |
第五章 螺旋啮合销钉冷喂料挤出机的三维造型设计与动态过程模拟 | 第123-133页 |
·三维造型设计 | 第123-129页 |
·减速器的三维造型设计如图5-1 所示 | 第125页 |
·螺杆的三维造型设计如图5-2 所示 | 第125-126页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三维造型设计如图5-3 所示 | 第126-127页 |
·喂料段机筒的三维造型设计如图5-5 所示 | 第127页 |
·塑化段机筒的三维造型设计如图5-6 所示 | 第127-128页 |
·机头的三维造型设计如图5-8 所示 | 第128-129页 |
·整机组装图如图5-9 所示 | 第129页 |
·螺旋啮合喂料挤出机的三维动态模拟 | 第129-132页 |
·三维动态模拟的动作过程 | 第129页 |
·三维动态模拟的实现原理与方法 | 第129-130页 |
·动态模拟的实现步骤 | 第130页 |
·三维动态模拟过程图 | 第130-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3-134页 |
·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