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专家系统、知识工程论文

基于本体的应急领域知识表示与复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第8-12页
     ·应急处置与决策中的不足第9-11页
     ·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与手段第13-15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实验手段第14-15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5-18页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第18-20页
   ·论文结构体系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40页
   ·本体相关研究综述第21-31页
     ·本体的定义及其作用第21-22页
     ·本体研究的主要机构及成果第22-25页
     ·本体工程方法的分析与比较第25-27页
     ·本体表示语言的分析与比较第27-29页
     ·对国内外重要的本体系统的评价第29-30页
     ·基于本体的语义标识与语义浏览第30-31页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第31-38页
     ·知识管理的定义辨析第31-33页
     ·知识管理的研究学派第33页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第33-34页
     ·知识管理的主要原则第34页
     ·知识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第34-38页
   ·本体在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第38-39页
     ·本体在知识工程中的研究现状第38-39页
     ·本体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应急领域知识结构分析与表示方法选择第40-67页
   ·应急领域知识结构分析第40-63页
     ·应急领域知识的定义和特点第40-42页
     ·应急领域知识结构模型第42-57页
     ·应急领域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第57-60页
     ·应急领域知识的核心要素第60-63页
   ·应急领域知识表示方法选择第63-66页
     ·选择应急领域知识表示方法的原则第63-64页
     ·应急领域知识的本体表示方法的优势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应急领域知识本体工程方法——双向双形法第67-92页
   ·双向双形法的基本思路第67-69页
   ·逆向获取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的流程第69-77页
     ·双向双形法中逆向获取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的过程分析第69-70页
     ·各应急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与本体模型的转换流程及规则第70-76页
     ·根据各应急数据库的EER模型提炼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第76-77页
   ·正向创建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ontoEDK)的流程第77-87页
   ·OWL和UML双形化表示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第87-91页
     ·OWL形式化编码表示第87-88页
     ·UML可视化图形表示第88页
     ·UML和OWL表示的转换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及其评价第92-102页
   ·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的实例第92-95页
     ·应急预案本体模型的UML图形化表示第92-94页
     ·应急预案本体模型的OWL编码化表示第94-95页
   ·应急领域知识本体模型的评价第95-100页
     ·定性评价第95-96页
     ·定量评价第96-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应急领域知识本体的实证与复用第102-114页
   ·在应急案例语义浏览原型系统中的复用第102-109页
     ·主要功能设计第102-103页
     ·案例测试第103-107页
     ·语义浏览效果的评价第107-109页
   ·在应急预案语义检索原型系统中的复用第109-110页
   ·在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复用第110-113页
     ·为应急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奠定基础第110-111页
     ·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各应急子系统之间通信的难题第111-112页
     ·保护现有或遗留应急信息化建设成果第112-113页
     ·有助于优化应急信息平台设计和实现重用第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研究结论第114-115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115页
   ·后续研究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6页
附录 应急预案本体的OWL编码化表示第126-13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递阶遗传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仿生算法及其在专家分配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