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农产品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3页
  (一) 农业产业化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8-11页
  (二) 区域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二) 研究的方法第14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4-15页
  (一) 创新点第14页
  (二)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5-18页
 一、相关概念阐述第15-16页
  (一) 基地农产品基地第15页
  (二)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第15-16页
 二、理论基础第16-18页
  (一) 交易费用理论第16-17页
  (二) 规模经济理论第17-18页
第三章 农产品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第18-26页
 一、农产品基地建设条件及原则第18-19页
  (一) 农产品基地建设具备的条件第18页
  (二) 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原则第18-19页
 二、相关经济主体间相互关系分析第19-21页
 三、农产品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1-26页
  (一) 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区域农产品加工第21-22页
  (二) 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区域农产品物流第22-23页
  (三) 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区域生态农业第23-24页
  (四) 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合作第24-25页
  (五) 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第25-26页
第四章 农产品基地的两种建设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比较第26-40页
 一、寿光模式第26-30页
  (一) 寿光市概况第26页
  (二) 寿光市蔬菜基地的发展状况第26-30页
  (三) 寿光模式第30页
 二、彭州模式第30-35页
  (一) 彭州概况第30-31页
  (二) 彭州蔬菜基地的发展状况第31-35页
  (三) 彭州模式第35页
 三、寿光模式与彭州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比较第35-40页
  (一) 两种模式的相同点第35-36页
  (二) 两种模式的不同点第36-37页
  (三) 两种基地发展模式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第37-40页
第五章 优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40-50页
 一、加强农产品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第40-41页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扩大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第41-42页
 三、大力发展合作社,带动农产品基地规范化发展第42-43页
 四、加强区域农产品物流建设,建立高效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第43-44页
  (一) 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第43页
  (二) 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的建设第43-44页
 五、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投融资体系第44-45页
  (一) 政府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第44页
  (二) 农民的自身积累对农产品基地的资本投入第44页
  (三) 信贷资金对农产品基地的资本投入第44页
  (四) 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对农产品基地的资本投入第44-45页
 六、利用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第45页
 七、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第45-46页
 八、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产品基地建设进程中的作用第46-50页
  (一) 搞好农产品基地的战略规划,加强对农产品基地发展方向的引导第47页
  (二) 加强全方位组织协调,形成农产品基地建设合力第47-48页
  (三) 以扶优扶强为导向,完善和落实有关基地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个人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际产业转移的态势与路径研究--以四川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例
下一篇:论陈云经济思想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