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13页 |
| ·植物抗病性的表现 | 第13页 |
| ·植物的抗病机制 | 第13-18页 |
| ·植物抗病基因 | 第15-16页 |
| ·植物抗病基因的类型 | 第15页 |
| ·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 ·抗病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 第16页 |
| ·植物防卫基因 | 第16-18页 |
| ·植物防卫基因的主要类型 | 第16-17页 |
| ·植物防卫基因的组织结构 | 第17页 |
| ·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7-18页 |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 第18-20页 |
| ·SSH技术的操作流程 | 第18-19页 |
| ·SSH技术的特点 | 第19-20页 |
| ·SSH技术在植物基因分离上的应用 | 第20页 |
| ·葡萄霜霉病 | 第20-26页 |
| ·葡萄霜霉病的起源及分布 | 第20页 |
| ·葡萄霜霉病菌 | 第20-23页 |
| ·葡萄霜霉病菌分类及形态特征 | 第20-21页 |
| ·葡萄霜霉病生物学及流行学 | 第21-23页 |
| ·影响霜霉病流行发展的因素 | 第23-24页 |
| ·感病寄主 | 第23页 |
| ·病原物 | 第23页 |
| ·环境条件 | 第23-24页 |
| ·葡萄属植物对霜霉病的抗性 | 第24-26页 |
| ·结构抗病性 | 第24页 |
| ·化学抗病性 | 第24-26页 |
| ·葡萄抗霜霉病遗传 | 第26页 |
| ·葡萄属植物抗霜霉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葡萄材料 | 第28页 |
| ·葡萄霜霉菌 | 第28页 |
| ·生化试剂 | 第28页 |
| ·仪器 | 第28页 |
| ·方法 | 第28-39页 |
| ·葡萄霜霉菌的收集和菌液的制备及菌孢子的观察、接种方法 | 第28-29页 |
| ·葡萄霜霉菌的收集和菌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葡萄霜霉菌菌孢子的观察和培养 | 第28-29页 |
| ·葡萄霜霉菌的接种方法 | 第29页 |
| ·实验用葡萄叶片材料的采集和保存 | 第29页 |
| ·葡萄叶片RNA的提取、纯化和mRNA的分离 | 第29-31页 |
| ·葡萄叶片RNA的提取 | 第29页 |
| ·RNA的纯化 | 第29-30页 |
| ·mRNA的分离 | 第30页 |
| ·mRNA分离液的浓缩 | 第30-31页 |
| ·反转录(第一、第二链的合成)及酶切 | 第31-32页 |
| ·反转录 | 第31页 |
| ·RsaI酶切 | 第31-32页 |
| ·接头连接和消减杂交 | 第32-35页 |
| ·接头连接 | 第32-33页 |
| ·消减杂交 | 第33页 |
| ·PCR扩增 | 第33-34页 |
| ·PCR产物纯化 | 第34-35页 |
| ·消减文库的建立、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5-36页 |
| ·纯化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 第35-36页 |
| ·转化反应 | 第36页 |
| ·阳性克隆的获得 | 第36页 |
| ·质粒提取 | 第36-37页 |
| ·测序 | 第37-39页 |
| ·DNA测序的实验操作 | 第37-38页 |
| ·.2 上机测序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 ·霜霉菌菌孢子的收集和接种 | 第39页 |
| ·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 | 第39-40页 |
| ·cDNA合成以及cDNA酶切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 ·消减PCR结果 | 第41页 |
| ·PCR产物纯化 | 第41页 |
| ·抑制消减文库的建立和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41-42页 |
| ·连接和转化效率 | 第41-42页 |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42页 |
| ·消减文库的分析 | 第42-43页 |
| ·BLAST的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49页 |
| ·葡萄抗霜霉病基因抑制消减文库EST序列的获得 | 第46-47页 |
| ·RNA样本的制备 | 第46页 |
| ·抑制消减杂交后PCR产物的纯化 | 第46页 |
| ·胶回收法 | 第46页 |
| ·试剂纯化法 | 第46页 |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6-47页 |
| ·EST序列分析 | 第47-48页 |
| ·关于抗病基因的克隆和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表 | 第54-62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