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世说新语》的成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概况 | 第7-13页 |
(一) 《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 | 第7-10页 |
1、政治背景 | 第7-8页 |
2、社会风气 | 第8页 |
3、家学原因 | 第8-9页 |
4、个人原因 | 第9-10页 |
(二) 关于《世说新语》的内容、记载及版本流传概况 | 第10-13页 |
1、关于《世说新语》的内容及记载 | 第10-11页 |
2、《世说新语》的版本流传概况 | 第11-13页 |
二、《世说新语》的表现形式及其编纂学成就 | 第13-28页 |
(一) 《世说新语》体例之渊源 | 第13-15页 |
(二) 《世说新语》的体例特点及其成就 | 第15-20页 |
(三) 《世说新语》的撰写笔法及其成就 | 第20-25页 |
1、语言方面 | 第20-23页 |
2、人物形象刻画方面 | 第23-25页 |
(四) 关于《世说新语》门类排列的思考 | 第25-28页 |
三、刘义庆史学思想探究 | 第28-34页 |
(一) 远儒学之说教,近玄学之清谈 | 第28-29页 |
(二) 自然至上、重才轻德的人物品评标准 | 第29-32页 |
(三) 以人为本,重视人事 | 第32-34页 |
四、《世说新语》之校勘学、史料学成就 | 第34-44页 |
(一) 《世说新语》对正史的补充、纠谬 | 第34-37页 |
1、《世说新语》为正史补入大量事迹典故 | 第34-36页 |
2、《世说新语》对正史的纠谬 | 第36-37页 |
(二) 《世说新语》的史料学成就 | 第37-44页 |
1、《世说新语》对当时社会本质特征的反映 | 第37-40页 |
2、《世说新语》给予魏晋玄学及魏晋风度最详实的解释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