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流动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概述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日本 | 第11-12页 |
| ·美国 | 第12-13页 |
| ·中国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开采机理 | 第16-29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性质 | 第16-21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特性 | 第16-18页 |
| ·客体分子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物理性质 | 第19-21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机理 | 第21-25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机理与分解模型 | 第21-22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 | 第22-25页 |
| ·现有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数学模型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分析 | 第29-41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 ·实验原理 | 第29页 |
|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 ·实验数据 | 第31-33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33-34页 |
| ·热分解模型 | 第33页 |
| ·降压模型 | 第33-34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6-39页 |
| ·模型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速率的确定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学模型 | 第41-46页 |
|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 ·质量守恒 | 第41-43页 |
| ·能量守恒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甲烷水合物开采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 | 第46-58页 |
| ·模型前处理 | 第46-4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 ·模拟结果 | 第49-52页 |
|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 第52-54页 |
| ·模拟结果的扩展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概念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的数值模拟 | 第58-76页 |
|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 | 第58-59页 |
| ·生物甲烷成因模式 | 第58-59页 |
| ·热解甲烷成因模式 | 第59页 |
| ·概念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热力学稳定带 | 第59-61页 |
| ·概念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地质模型 | 第61-62页 |
| ·概念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模拟模型 | 第62-63页 |
| ·概念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模拟结果 | 第63-72页 |
| ·井底流动压力(BHP)为2MPa 时的模拟情况 | 第63-67页 |
| ·不同井底压力时模拟情况对比 | 第67-69页 |
| ·模拟结果与常规气藏的比较 | 第69-72页 |
| ·概念天然气水和物藏开采的经济评价 | 第72-75页 |
| ·研究思路 | 第72-74页 |
| ·应用实例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