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1页 |
| 一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 第11-22页 |
| (一)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点 | 第11-15页 |
| 1、“服务型政府”的正式提出 | 第11-12页 |
| 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第12-13页 |
| 3、“服务型政府”的特点 | 第13-15页 |
| (二)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时代背景 | 第15-19页 |
| 1、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 | 第16页 |
| 2、国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16-17页 |
| 3、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示范作用 | 第17-19页 |
| (三)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来源 | 第19-22页 |
| 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第19-20页 |
|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 3、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 二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2-33页 |
| (一)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第22-27页 |
| 1、中央政府优化公共服务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 2、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开坚实步伐 | 第24-27页 |
| (二) 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识与水平不断提高 | 第27-33页 |
| 1、行政管理体制发生显著变化 | 第27-28页 |
| 2、“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 第28-29页 |
| 3、公共服务支出不断增加 | 第29-31页 |
| 4、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 第31-33页 |
| 三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3页 |
| (一)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 1、“服务型政府”理论准备不足 | 第33-34页 |
| 2、“服务行政”理念尚待加强 | 第34-35页 |
| 3、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35页 |
| 4、公务员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 第35-36页 |
| 5、公共服务支出力度仍待加大 | 第36-37页 |
| 6、服务体制创新不足 | 第37-38页 |
| (二)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 1、服务主体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 | 第38-40页 |
| 2、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 第40-42页 |
| 3、公民意识教育方面的原因 | 第42-43页 |
| 四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43-64页 |
| (一) 夯实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法治基础 | 第44-45页 |
| 1、健全和完善行政立法体系 | 第44-45页 |
| 2、实现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有机统一 | 第45页 |
| (二) 提升行政道德,强化服务理念 | 第45-48页 |
| 1、树立以人为本、重在服务的管理观 | 第45-46页 |
| 2、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 第46-47页 |
| 3、强化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 第47-48页 |
| (三) 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 第48-52页 |
| 1、进一步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 第49-50页 |
| 2、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 第50-52页 |
| (四) 加快公民社会建设步伐 | 第52-55页 |
| 1、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塑造公民人格 | 第53页 |
| 2、确立公民身份,尊重维护公民权利 | 第53页 |
| 3、设计、构建有效的公民组织化参与 | 第53-55页 |
| (五)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 | 第55-57页 |
| 1、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55-56页 |
| 2、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估主体 | 第56页 |
| 3、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方法 | 第56-57页 |
| 4、在评估之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第57页 |
| (六) 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 第57-59页 |
| 1、降低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比重 | 第58页 |
| 2、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比例 | 第58页 |
| 3、增加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投入 | 第58-59页 |
| (七) 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 | 第59-64页 |
| 1、正确认识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 | 第60-61页 |
| 2、健全和完善中介组织法律体系 | 第61-62页 |
| 3、加强对中介组织的引导和监督 | 第62-64页 |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