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标签在异构网络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现有的网络服务质量管理模型分析 | 第13-23页 |
| ·QoS相关概念 | 第13-17页 |
| ·QoS的定义及关键因素 | 第13-14页 |
| ·IP QoS机制分析 | 第14-17页 |
| ·异构网QoS现状 | 第17-21页 |
| ·异构的概念 | 第17-18页 |
| ·各种网络环境QoS模型调研 | 第18-21页 |
| ·QoS等级分类分析与比较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流标签简介 | 第23-31页 |
| ·流标签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 ·流标签在RFC3697中的定义 | 第23页 |
| ·流标注要求 | 第23-24页 |
| ·流状态建立要求 | 第24页 |
| ·流标签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 ·国内外流标签的最新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 ·国内外最新QoS模型与框架 | 第26-27页 |
| ·流识别在QoS管理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 ·流(flow)与类(class)的定义 | 第27页 |
| ·流识别的重要性 | 第27-29页 |
| ·流标签的特点及应用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基于流标签协商的异构网Qos模型 | 第31-43页 |
| ·基于流标签的异构网络拓扑模型 | 第31-35页 |
| ·模型特点 | 第31-32页 |
| ·模型实体 | 第32-33页 |
| ·模型协议流程 | 第33-35页 |
| ·模型中流标签的定义及产生 | 第35页 |
| ·模型的优缺点 | 第35页 |
| ·基于SIP的流标签协商机制 | 第35-41页 |
| ·SIP协议简介 | 第36-39页 |
| ·SIP与QoS结合现状 | 第39-40页 |
| ·基于SIP的流标签协商机制 | 第40-41页 |
| ·SIP消息实现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基于流标签的QoS映射机制 | 第43-53页 |
| ·异构网络中的映射 | 第43-46页 |
| ·映射需求分析 | 第43-44页 |
| ·映射方法 | 第44-46页 |
| ·支持QoS映射的流标签定义 | 第46-47页 |
| ·流标签在异构网中QoS映射模型 | 第47-50页 |
| ·QoS服务等级规范 | 第48页 |
| ·流标签映射函数 | 第48-50页 |
| ·基于流标签的异构网QoS架构 | 第50页 |
| ·两种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模型仿真实现与分析 | 第53-65页 |
| ·基于流标签的OPNET仿真实现 | 第53-57页 |
| ·背景介绍 | 第53页 |
| ·模型设计 | 第53-54页 |
| ·OPNET中模型实现 | 第54-55页 |
| ·仿真设计和结果验证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页 |
| ·端到端的异构网络模型仿真分析 | 第57-64页 |
| ·基于流标签协商的异构网络模型仿真分析 | 第57-61页 |
| ·基于流标签的QoS映射模型仿真分析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总结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