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前言 | 第11页 |
·课题的意义和国内外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NO.7信令方式的总体结构 | 第16-24页 |
·基本目标和特点 | 第16-17页 |
·基本目标 | 第16-17页 |
·功能结构 | 第17-20页 |
·电话用户部分(TUP) | 第18-19页 |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 第19页 |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 第19页 |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 | 第19-20页 |
·NO.7信令方式的功能级划分 | 第20-21页 |
·NO.7信令方式的OSI分层结构 | 第21-24页 |
·OSI参考模型 | 第21-22页 |
·NO.7信令方式的OSI分层结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天津移动信令监测系统网络现状 | 第24-32页 |
·网络现状 | 第24-26页 |
·信令监测系统总体结构 | 第26-30页 |
·信令接入部分 | 第27-29页 |
·七号信令接入部分 | 第27-28页 |
·数据接入部分 | 第28-29页 |
·信令采集部分 | 第29页 |
·数据处理部分 | 第29页 |
·应用部分 | 第29页 |
·广域网部分 | 第29-30页 |
·信令监测系统与七号信令网管、话务网管系统的区别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 第32-45页 |
·概述 | 第32页 |
·全网监测 | 第32页 |
·性能分析与统计 | 第32-33页 |
·呼叫业务 | 第33页 |
·呼叫维护 | 第33页 |
·移动业务 | 第33-40页 |
·MAP业务质量趋势分析 | 第34-35页 |
·MAP业务多天质量对比分析 | 第35页 |
·MAP业务总体质量分析 | 第35页 |
·MAP业务差错总览分析 | 第35-36页 |
·业务质量对比分析 | 第36页 |
·业务分布对比分析 | 第36页 |
·业务差错分布对比分析 | 第36页 |
·故障设备分析 | 第36页 |
·VLR业务质量总揽 | 第36页 |
·VLR失败原因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VLR漫游质量对比分析 | 第37页 |
·HLR补充业务详细分析 | 第37页 |
·HLR USSD业务分析 | 第37页 |
·SMSC业务分布分析 | 第37页 |
·短消息业务质量分析 | 第37页 |
·短消息中心质量分析 | 第37-38页 |
·短消息按转发失败原因 | 第38页 |
·短消息业务记录查询 | 第38页 |
·用户短消息业务质量分析 | 第38页 |
·MSC呼入质量分析 | 第38页 |
·MSC呼出质量分析 | 第38-39页 |
·MSC短消息呼入质量分析 | 第39页 |
·MSC短消息呼出质量分析 | 第39页 |
·MSC切换质量分析 | 第39页 |
·MSC切换原因分析 | 第39页 |
·MSC切换质量 LAC(位置区域码)分析 | 第39页 |
·MSC切换原因LAC分析 | 第39页 |
·MSC切换质量CI(小区身份)分析 | 第39-40页 |
·MSC切换原因CI分析 | 第40页 |
·问题用户分析 | 第40页 |
·用户欺诈行为分析 | 第40页 |
·大客户行为分析 | 第40页 |
·MAP业务详细记录查询 | 第40页 |
·智能网业务 | 第40-41页 |
·基站业务 | 第41页 |
·网间业务分析系统 | 第41页 |
·实时测试 | 第41-42页 |
·系统维护 | 第42页 |
·系统的应用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监测系统常见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第45-54页 |
·监测基础部分 | 第45页 |
·网间业务分析部分 | 第45-46页 |
·智能网部分 | 第46-54页 |
第六章 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的应用案例 | 第54-61页 |
·网间应用分析案例 | 第54-55页 |
·单通电路的检测 | 第55-61页 |
第七章 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在 TD-SCDMA试验网中的应用 | 第61-63页 |
·Iu接口信令 | 第61-62页 |
·传统 No.7信令链路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