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双湖地区布曲组含油白云岩发光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 | 第12-13页 |
·国内碳酸岩储层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羌塘盆地研究历史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及目的 | 第16-17页 |
·论文工作量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30页 |
·概况 | 第19页 |
·构造位置 | 第19-22页 |
·羌塘盆地的边界 | 第19-21页 |
·构造单元的划分 | 第21-22页 |
·区域地层 | 第22-28页 |
·石炭系—三叠系 | 第23页 |
·侏罗系 | 第23-28页 |
·白垩系—第四系 | 第28页 |
·沉积盆地形成及演化史 | 第28-30页 |
·基底形成期 | 第28页 |
·沉积建造期 | 第28-29页 |
·变形改造期 | 第29-30页 |
第3章 布曲组白云岩地质特征 | 第30-43页 |
·布曲组地层分布特征 | 第30-39页 |
·隆鄂尼剖面 | 第32-34页 |
·压宁日举剖面 | 第34-35页 |
·格鲁关那剖面 | 第35-36页 |
·昂达尔错剖面 | 第36-38页 |
·羌D2钻井剖面 | 第38-39页 |
·布曲组岩相特征 | 第39-43页 |
·局限台地亚相 | 第39-40页 |
·开阔台地亚相 | 第40-41页 |
·台地边缘亚相 | 第41-43页 |
第4章 白云岩的岩石特征 | 第43-48页 |
·白云岩的岩石类型 | 第43-45页 |
·泥晶、微晶白云岩 | 第43-44页 |
·残余藻粒白云岩 | 第44页 |
·晶粒白云岩 | 第44-45页 |
·灰质白云岩 | 第45页 |
·白云石的结构特征 | 第45-48页 |
·镶嵌结构的白云石化 | 第45-46页 |
·雾心亮边白云石 | 第46页 |
·环带白云石 | 第46页 |
·异形白云石 | 第46-47页 |
·斑晶白云石化 | 第47-48页 |
第5章 白云岩储层特征 | 第48-57页 |
·岩石特征 | 第48页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48-49页 |
·孔隙 | 第48-49页 |
·裂缝 | 第49页 |
·储层物理性质 | 第49-57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 | 第49-51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孔隙结构 | 第52-57页 |
第6章 白云岩阴极发光特征 | 第57-65页 |
·阴极发光的研究现状 | 第57-58页 |
·阴极发光在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应用 | 第58-60页 |
·阴极发光研究碳酸盐岩孔隙中的应用 | 第58-60页 |
·碳酸盐岩储层中阴极发光环带与成岩作用的研究 | 第60页 |
·样品采集及实验 | 第60-61页 |
·样品采集 | 第60-61页 |
·样品制备及阴极发光实验制作 | 第61页 |
·白云岩阴极发光特征 | 第61-65页 |
·阴极发光强度与颜色 | 第61-62页 |
·不同岩石类型的阴极发光 | 第62页 |
·孔隙充填物的阴极发光 | 第62-63页 |
·环带特征与成岩作用 | 第63-65页 |
第7章 含油白云岩荧光发光特征 | 第65-73页 |
·显微荧光发光原理及应用 | 第65-66页 |
·样品采集与荧光实验制作 | 第66-68页 |
·白云岩的显微荧光特征 | 第68-73页 |
·荧光颜色及沥青成分 | 第68-69页 |
·发光部位及沥青产状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图版说明 | 第8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