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公路散粒体边坡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 第16-26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16-17页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地层岩性 | 第18-20页 |
·地质构造 | 第20-23页 |
·地震及新构造运动 | 第23-25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第3章 散粒体边坡发育分布特征 | 第26-40页 |
·散粒体边坡主要活动特征 | 第26-29页 |
·散粒体边坡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3页 |
·散粒体边坡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 第33-40页 |
第4章 散粒体动力学特性试验及其分析 | 第40-61页 |
·试验设计 | 第40-42页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40-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颗粒磨圆程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颗粒不均匀程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细颗粒层面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51页 |
·砂砾运动速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特大颗粒含量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6页 |
·冻融作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61页 |
第5章 散粒体边坡形成演化机制研究 | 第61-81页 |
·散粒体边坡形成条件及失稳诱发因素 | 第61-64页 |
·散粒体边坡形成条件 | 第61-63页 |
·散粒体边坡失稳的诱发因素 | 第63-64页 |
·散粒体边坡的物质组成及坡体结构特征 | 第64-68页 |
·散粒体边坡的物质组成 | 第64-67页 |
·散粒体边坡坡体结构特征 | 第67-68页 |
·散粒体物理力学特征 | 第68-72页 |
·散粒体抗剪强度特征 | 第68-70页 |
·散粒体应力传递与分布特征 | 第70-72页 |
·颗粒运动特征及运动模型 | 第72-75页 |
·颗粒运动特征 | 第72-73页 |
·颗粒运动力学模型 | 第73-75页 |
·散粒体边坡大规模失稳机制分析 | 第75-79页 |
·堆积过程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 第75-77页 |
·散粒体边坡大规模失稳机制研究 | 第77-79页 |
·散粒体边坡演化机理分析 | 第79-81页 |
第6章 基于模糊数学的危险性综合评判 | 第81-9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81-83页 |
·危险性评价因子的取值和分级 | 第83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 第83-85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评价 | 第85-93页 |
·建立模糊集合 | 第85页 |
·确定隶属函数 | 第85-86页 |
·构造模糊矩阵 | 第86页 |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 | 第86-88页 |
·模糊变换与综合评判 | 第88页 |
·典型单元的评价计算 | 第88-89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危险性分区评价 | 第90-93页 |
第7章 天山公路散粒体边坡防治对策研究 | 第93-114页 |
·散粒体边坡防治的基本原则 | 第93页 |
·散粒体边坡防治的基本策略 | 第93-94页 |
·散粒体边坡防治措施作用机理分析 | 第94-106页 |
·挡砂工程 | 第94-97页 |
·排砂工程 | 第97-101页 |
·固砂工程 | 第101-106页 |
·具体路段防治措施研究 | 第106-114页 |
·一般路段防治措施 | 第107-108页 |
·重点路段防治措施 | 第108-114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