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20页 |
一 中医学对弱精子症的认识 | 第10-12页 |
1 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 | 第10页 |
2 弱精子症的治法及临床治疗 | 第10-12页 |
二 现代医学对弱精子症的认识 | 第12-14页 |
1 弱精子症的病因 | 第12-14页 |
2 弱精子症的诊断 | 第14页 |
3 弱精子症的西医治疗 | 第14页 |
三 精子DNA损伤 | 第14-20页 |
1 精子DNA损伤的原因 | 第15-17页 |
2 精子DNA损伤的机制 | 第17-18页 |
3 精子DNA损伤的检测方法 | 第18页 |
4 精子DNA损伤的对策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研究 | 第20-38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20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2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20-21页 |
1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2 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3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1页 |
4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 第2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 研究设计 | 第21页 |
2 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3 观察指标 | 第22页 |
4 检测方法 | 第22页 |
5 统计方法 | 第22-23页 |
四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页 |
1 弱精子症疗效标准 | 第23页 |
2 DFI疗效标准 | 第23页 |
五 治疗结果 | 第23页 |
六 临床各项指标观察 | 第23-26页 |
七 精液参数与DFI之间的相关性 | 第26页 |
八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比较 | 第26-28页 |
九 服药后机体反应 | 第28页 |
十 影响因素意向性观察 | 第28-29页 |
十一 讨论 | 第29-38页 |
1 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2 导师治疗弱精子症的经验 | 第30-31页 |
3 导师对精子DNA损伤的认识 | 第31-32页 |
4 聚精丸改善精子活力及精子DNA完整性的机理探讨 | 第32-35页 |
5 弱精子症及精子DNA损伤治疗的探讨 | 第35-37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