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一、伦理 | 第11页 |
二、高校校园 | 第11-12页 |
三、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 第12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一、伦理学 | 第12-13页 |
二、建筑伦理学 | 第13-14页 |
三、其他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传统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伦理学考察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建筑空间与伦理 | 第16-18页 |
一、建筑空间的社会性 | 第16-17页 |
二、建筑空间的伦理表征 | 第17页 |
三、建筑空间的伦理功能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传统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一、古代 | 第18-19页 |
二、近代 | 第19-20页 |
三、建国初期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传统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伦理分析 | 第21-26页 |
一、伦理取向 | 第21-23页 |
二、伦理内涵 | 第23-24页 |
三、伦理批判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当代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伦理学审视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当代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现状与特征 | 第26-27页 |
一、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二、主要特征 | 第27页 |
第二节 当代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伦理缺失 | 第27-30页 |
一、空间规模与尺度过大 | 第28页 |
二、空间环境缺乏文化特色 | 第28-29页 |
三、空间处理缺乏人文关怀 | 第29页 |
四、空间绿化缺乏生态化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当代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伦理诉求 | 第30-40页 |
一、伦理取向 | 第30-33页 |
二、伦理价值 | 第33-35页 |
三、国外成功设计经验 | 第35-40页 |
第四章 当代伦理学取向下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方法探讨 | 第40-67页 |
第一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建筑外部空间层次 | 第40-48页 |
一、生活世界 | 第40-41页 |
二、礼仪空间 | 第41-43页 |
三、交往空间 | 第43-46页 |
四、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 | 第46-48页 |
第二节 传承历史文脉的建筑外部空间处理 | 第48-55页 |
一、历史文脉 | 第48-50页 |
二、空间构成要素 | 第50-52页 |
三、空间组织结构 | 第52-53页 |
四、空间界面处理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彰显人文精神的建筑外部空间布置 | 第55-60页 |
一、人文精神 | 第55页 |
二、公共设施 | 第55-57页 |
三、环境小品 | 第57-60页 |
第四节 走向生态伦理的建筑外部空间景观 | 第60-67页 |
一、生态伦理 | 第60-61页 |
二、硬空间与硬质景观 | 第61-63页 |
三、软空间与软质景观 | 第63-67页 |
结论: 走向设计伦理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