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的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表目录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3页 |
·引言 | 第16-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9-29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9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生态公益林管理分析 | 第33-59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内涵分析 | 第33-37页 |
·管理的内涵 | 第33-35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内涵 | 第35-37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对象和管理措施分析 | 第37-47页 |
·生态公益林分类 | 第37-41页 |
·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 | 第41-44页 |
·生态公益林监测 | 第44-47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业务分析 | 第47-57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业务内容 | 第47-48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业务部门 | 第48-49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 | 第49-51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业务流程 | 第51-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协同性及协同工作模式研究 | 第59-76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协同性分析 | 第59-64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协同内涵 | 第59-61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组织机构协同 | 第61-62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业务协同 | 第62-64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协同工作模型 | 第64-71页 |
·传统的CSCW 协同工作模型 | 第64-65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协同工作特点 | 第65-66页 |
·基于协作域的协同工作模型 | 第66-71页 |
·基于协作模式的协同技术分析 | 第71-75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同步协作 | 第72-73页 |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异步协作 | 第73-74页 |
·协同技术总结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架构研究 | 第76-103页 |
·SOA 架构及实现技术 | 第76-79页 |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 第76-77页 |
·SOA 与传统软件架构的比较 | 第77-78页 |
·用Web 服务实现SOA 架构 | 第78-79页 |
·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架构分析 | 第79-84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对SOA 的需求 | 第79-82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 第82-84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的服务模型 | 第84-101页 |
·服务模型概述 | 第84-85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的基础服务 | 第85-87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的业务服务 | 第87-93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的流程服务 | 第93-98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的服务管理 | 第98-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设计实现 | 第103-131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的实现思路 | 第103-104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 | 第104-109页 |
·总体架构设计 | 第105-107页 |
·业务协同支撑层设计 | 第107-109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管理的业务建模 | 第109-119页 |
·总体建模流程 | 第109-110页 |
·单项服务模型建模过程 | 第110-117页 |
·生态公益林协同建模应用系统实现 | 第117-119页 |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应用示例 | 第119-129页 |
·系统概述 | 第119-120页 |
·业务协同服务需求分析 | 第120-121页 |
·协同服务建模及协同模型库建立 | 第121-124页 |
·建模实现的主要功能 | 第124-128页 |
·系统特点 | 第128-129页 |
·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研究结论 | 第131-13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2页 |
·存在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