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22页 |
| 1 呋喃西林的理化、药理性质 | 第12-13页 |
| 2 呋喃西林的毒性 | 第13-14页 |
| 3 呋喃西林的残留现状 | 第14页 |
| 4 氨基脲的检测指示呋喃西林的残留 | 第14-15页 |
| 5 当前检测氨基脲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理化分析法 | 第15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第15-16页 |
|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第17-19页 |
| 8 生物条码检测技术 | 第19-21页 |
| 9 实验路线 | 第21-22页 |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 1 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22-26页 |
|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22-2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6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6-35页 |
| ·SEM衍生物CPSEM和完全抗原CPSEM-BSA的制备 | 第26页 |
| ·抗CPSE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第26-30页 |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0页 |
| ·胶体金-抗CPSEM单抗复合物(Anti-CPSEM-Au)的制备 | 第30-31页 |
|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 第31页 |
|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动物源性肌肉组织样品的前处理 | 第32-33页 |
| ·免疫生物条码检测技术的初步建立 | 第33-35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第35-50页 |
| 1 SEM衍生物CPSEM和完全抗原CPSEM-BSA的鉴定 | 第35-37页 |
| ·SEM衍生物CPSEM的鉴定 | 第35-36页 |
| ·完全抗原CPSEM-BSA的鉴定 | 第36-37页 |
| 2 标记用单抗的鉴定 | 第37-40页 |
| ·克隆化细胞培养上清的检测 | 第37页 |
| ·腹水型单抗效价的测定 | 第37-38页 |
| ·纯化后单抗浓度的测定 | 第38-39页 |
| ·纯化后单抗纯度的鉴定 | 第39页 |
| ·纯化后单抗活性的鉴定 | 第39-40页 |
| 3 胶体金的表征 | 第40-41页 |
| ·胶体金的可见光光谱扫描 | 第40-41页 |
| ·胶体金的透射电镜鉴定 | 第41页 |
| 4 Anti-CPSEM-Au的鉴定 | 第41-43页 |
| ·胶体金与抗体偶联最佳pH的确定 | 第41页 |
| ·标记用最小抗体浓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 ·Anti-CPSEM-Au的可见光光谱扫描 | 第42页 |
| ·Anti-CPSEM-Au的活性鉴定 | 第42-43页 |
| 5 C/T线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43页 |
| 6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第43-46页 |
| ·灵敏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 ·特异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 ·稳定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 7 猪肉样品中SEM的测定 | 第46-47页 |
| 8 Anti-CPSEM-Au-ssSHDNA的鉴定 | 第47-48页 |
| ·Anti-CPSEM-Au-ssSHDNA的可见光光谱扫描 | 第47-48页 |
| ·Anti-CPSEM-Au-ssSHDNA的活性鉴定 | 第48页 |
| 9 免疫生物条码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48-50页 |
| ·复合物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 ·生物条码检测法灵敏度的测定 | 第49-50页 |
| 第四部分 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情况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